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世界爬行动物综合研究:超过五分之一的爬行动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其中许多物种正从对其他动物的保护中受

媒体:原创  作者:保护地友好体系
专业号:保护地友好体系 2022/4/29 13:11:53

世界爬行动物综合研究:

五分之一的爬行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威其中多物种正从对其他动物的保护中受益

根据公益自然(NatureServe)、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和国际保护(CI)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等机构合作开展的一项新研究,对其他动物的保护工作有助于保护许多爬行动物物种。这项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研究,首次分析了IUCN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中爬行动物的总体灭绝风险,该研究发现,全球至少21%的爬行动物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

该Nature研究中,代表六大洲24个国家的多元化研究团队分析了10,196种爬行动物的保护需求,并与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动物情况进行了比较。这项研究中的爬行动物包括龟类、鳄类、蜥蜴类、蛇类和大蜥蜴(tuatara),是大约2亿至2.5亿年前由三叠纪进化而来的谱系中唯一孑遗的成员。

研究表明,保护濒危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动物所做的努力,比预期更有利于许多濒危爬行动物。众所周知,尽管一些爬行动物栖息在沙漠和灌木丛等干旱栖息地,但大多数爬行动物物种都生活在森林,它们与其他脊椎动物门类一样受到森林砍伐和农业开垦等威胁。这项研究发现,30%的森林爬行动物面临灭绝的风险,而干旱栖息地的爬行动物有14%面临灭绝的风险。

“我对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动物与爬行动物的保护重叠程度感到惊讶,”该研究的联合负责人、公益自然的首席动物学家兼高级保护科学家 Bruce Young 博士说,“这是个好消息,因为保护知名动物的广泛努力可能也有助于保护许多爬行动物。栖息地保护对于保护爬行动物以及其他脊椎动物免受农业活动和城市发展等威胁至关重要。”

这项研究还强调了如果不保护爬行动物我们将失去什么:如果1829种受威胁爬行动物中的每一种都灭绝了,我们将失去156亿年的进化历史,包括许多在不同环境下生存的适应力。

“全球爬行动物评估的结果表明,要继续加大全球努力来保护它们,”该研究的联合负责人、IUCN-保护国际生物多样性评估机构经理 Neil Cox 说,“由于爬行动物的多样性,它们的各类栖息地面临着非常多的威胁。有必要制定一个多层面的行动计划来保护这些物种,以及它们所代表的所有进化历史。”

作者指出,为了保护一些受威胁最严重的爬行动物物种,特别是受到引入的外来捕食者威胁的岛屿特有蜥蜴,以及那些更直接受到人类影响的爬行动物,仍然有必要采取紧急、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例如,龟类和鳄鱼的主要威胁是狩猎,而不是栖息地破坏,其中一半的物种面临灭绝的风险。

全球爬行动物评估结果作为基准,可用于衡量灭绝风险的变化,并跟踪物种随时间推移的恢复进度。通过识别关键生物多样性区域和其他通过积极管理可以防止灭绝的地方,将有助于指导保护资源的分配。

“通常不会用爬行动物来激发保护行动,但它们是迷人的生物,在全球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都受益于它们在控制有害物种和成为鸟类或其他动物的猎物方面的作用,”公益自然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Sean T. O'Brien 博士说,“此次对全球爬行动物评估的分析使我们能够确定爬行动物最需要帮助的地方,这也是应对全球灭绝危机的一个重要步骤。”

有 900 多名科学家为IUCN红色名录(爬行动物)评估做出了贡献;他们的评估结果为本研究分析提供了信息。

编者注

随着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COP15在中国昆明召开,全球生物多样性危机将成为今年的中心议题,其目标是制定《2020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该框架如《巴黎气候协定》之于全球变暖一样,将为物种保护做出贡献:为下一个十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制定方针。

图片

受威胁爬行动物的地理分布。被IUCN红色名录列为易危、濒危或极危的爬行动物物种都被视为“受到威胁”。物种丰富度是指一个区域内出现的不同物种的数量。较暖(较红)的颜色表示受威胁的爬行动物种类较多。

“本研究结果显示:亚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爬行动物不仅非常丰富,也有最多数量的物种被列入受威胁,森林砍伐、狩猎和农业发展是这些地区爬行类动物面临的主要威胁。”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解焱博士参与了评估工作,她说,“中国近年来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和严厉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等,已经极大地改善了爬行动物的生存状况。”

图片

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斑鳖(Rafetus swinhoei),IUCN红色名录:极危,全球仅剩3只左右个体(徐建摄)

图片

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扬子鳄(Alligator sinensis),极危,中国特有种,1999年野外数量曾下降到130条左右,通过多年野外放归,已经增加到超过1000条(WCS摄)

图片

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眼镜王蛇(Ophiophagus hannah),全球红色名录级别为易危(Mark Auliya摄),中国红色名录列为濒危

“五分之一的爬行动物物种受到威胁,这提醒我们,地球上有大量生物多样性正在消失,这场危机正在威胁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种。”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U.S.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的项目主任 Maureen Kearney 说,“如果人类社会要开展战略性、有效的保护工作,我们必须了解所有物种的灭绝风险数据,而这项研究填补了这一认识上的空白。这些研究人员及其提供的知识突出表明,全球对生物多样性的了解依赖于大型的、多国、国际实地专家团队开展艰难、耗时且经常被低估的‘野外工作’获得。”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爬行动物保护的研究不会再被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研究所掩盖。令人担忧的是,超过五分之一的已知爬行动物物种受到威胁,”莱布尼茨生物多样性变化分析研究所、亚历山大动物研究博物馆的 Mark Auliya 说,“这项工作的结果现在必须应用到具体的研究活动中,对某些物种的濒危程度进行细化分类,并制定有针对性的保护措施。然而,为了可持续地保护爬行动物多样性及其长期生存的生态系统,必须要开展跨学科合作,才可能阻止受威胁物种的增长趋势。”

“看到900多名专家的杰出工作取得成果,真是太好了——这样的评估为保护规划和行动奠定了基础。”伦敦动物学会动物研究所的 Monika Böhm 说,“虽然我们可能已经通过保护哺乳动物、鸟类和两栖动物物种,为爬行动物提供了一些保护效益,但我们现在需要利用我们从这项全球爬行动物评估中所学到的知识,在实地发起有针对性的保护行动,改善这些壮丽的生物的保护状况,扭转濒危趋势。”

“澳大利亚是全球爬行动物热点地区,拥有全球约 10% 的物种。这些物种中的绝大多数是澳大利亚特有的,”莫纳什大学生物科学学院的 David G. Chapple 教授说,“全球爬行动物评估显示,在过去25年中,澳大利亚爬行动物的困境不断恶化,受威胁物种的数量翻了一番,首次记录到一种澳大利亚有鳞爬行动物(圣诞岛森林石龙子Emoia nativitatis)灭绝,两个物种(蓝尾石龙子Cryptoblepharus egeriae 和李斯特壁虎Lepidodactylus listeri)野外灭绝。”

“2019年的《IPBES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报告》以1500种爬行动物物种的数据为基础得出了其结论。我们的工作通过对10000多种爬行动物物种进行深入分析、更新地理位置和灭绝风险,更全面地描述了一个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变量的状态、物种的分布和濒危状况。” Miguel Fernandez说,他是德国综合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iDiv)的博士后,也是乔治梅森大学环境科学与政策系的教员,“在个人层面上,这份出版物帮助我记住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那就是我们的责任是给后代留下一个与我们当下相比至少同等甚至更好的、我们与其他物种和谐共处的星球。”

“除了揭示了总体灭绝风险外,这项研究还确定了受威胁爬行动物物种的热点区域,比如加勒比群岛,我们需要集中精力保护这些区域,” 坦普尔大学生物多样性中心主任、卡内尔教授 Blair Hedges 说,“仅森林砍伐就已经导致物种灭绝,气候变化正在加速这一进程,尤其是在海地等几乎所有原始森林都已被破坏的国家。我们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了。”

“从通过泄殖腔呼吸的龟到鹰嘴豆大小的变色龙,爬行动物是一个兼收并蓄的群体。”伦敦动物学会野生动物恢复负责人 Mike Hoffmann 说,“许多爬行动物,如图阿塔拉或猪鼻龟,就像活化石一样,它们的消失不仅意味着扮演独特生态系统角色的物种的终结,也意味着数十亿年进化历史的终结。它们未来的生存依赖于我们将自然置于我们所做一切的中心。”

“这项研究强调了澳大利亚的苏门答腊岛以南一个岛屿——圣诞岛上的爬行动物,因为它们是受到入侵性捕食者严重影响的爬行动物的例子。”西澳大利亚大学生物科学学院 Nicola J.Mitchell 说,“在这个案例中,一种来自亚洲的外来入侵种——狼蛇,最近导致圣诞岛上爬行动物群落崩溃。幸运的是,圈养繁殖及时启动,使其中两个物种免于灭绝,包括圈养繁殖的蓝尾石龙子现在已经被引入无蛇的可可斯基林群岛,距离圣诞岛1000多公里。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行动来保护我们惊人的爬行动物多样性,特别是因为气候变化将导致许多爬行动物栖息地消失。”

“在保护方面,龟鳖类非常重要,”德国奥尔维特动物园馆长、国际龟类保护中心负责人 Philipp Wagner 说,“超过50%的物种受到威胁,许多亚洲物种被评估为极度濒危物种。例如,Cuora Zhoii已知仅有不到200个圈养个体。”

“这项全面的全球评估增加了我们对迄今为止评估的爬行动物物种保护状况的了解。它强调了确定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的重要性,以及为栖居在现有自然保护地外和之前有分布但因开发而消失的脆弱生态系统的分布区狭窄的特有爬行动物提供保护的重要性。” 沙迦环境和自然保护地管理局主席 Hana Saif Al Suwaidi 说,“这项研究没有忽视干旱地区的各种爬行动物物种,它们完全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在保护行动中往往缺乏足够的关注。”

“这项研究的结果为在非洲推进保护工作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南非开普敦的南非国家生物多样性研究所的 Krystal Tolley 说。“与之前的假设相反,我们的结果表明,森林爬行动物的威胁水平有所上升。鉴于非洲大陆目前正在经历大量栖息地丧失,尤其是土著森林,我们现在可以将森林丧失与爬行动物的高威胁水平联系起来。最终,保护首先要认识到影响是什么,然后我们才能设计解决方案。”

支持本研究的机构介绍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历史悠久,其前身追溯到1928年,1962年正式建立现在的动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是以动物科学基础研究为主的社会公益型国家级科研机构。以野生动物和模式动物为研究对象,开展现代动物学研究,服务于人口健康、农业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国家重大需求。在国家自然资源调查、自然保护区设立、虫鼠害防治、珍稀濒危动物保护、生殖避孕等领域做出过重要历史贡献。

IUCN SSC中国专家委员会

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 (IUCN SSC)是全球生物多样性领域的权威科学组织、由上万物种相关专家组成,是IUCN的第一大委员会及重要专业支撑,全球物种《红色名录》的评估发布机构。IUCN SSC中国专家委员会于2021年10月成立,是由来自中国的SSC专家组成的一个跨物种、跨地域、跨生态系统的协同化专家网络,为中国的濒危物种评估、保护方案制定,国家公园及自然保护地物种保护规划、调查和监测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助力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推进与中国《关于进一步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见》的落实。

阅读 5243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