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人兽冲突是野生动物面临的最大威胁之一,该如何破解?

媒体:秦岭科学苑  作者:秦岭科学苑
专业号: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2022/1/24 9:55:55

2021年已经结束,但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尤其是野生动物保护者来说,是最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老虎进村”、“人猪大战”、“一路向北云南流浪野象“、“豹子去哪了”、“野生动物逛大街”、“秦岭羚牛进屋袭人”、“美国爱达荷州狼满为患”等一些列与野生动物相关的事件频频登上热搜,热搜的背后反应了当前“人兽冲突”事件不断升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携手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近日发布最新报告称:人兽冲突已经成为威胁世界上一些最具代表性的物种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之一,破解这一难题已迫在眉睫。我们该如何应对这一全新的课题?

图片

什么是人兽冲突?

人类和野生生物的互动有着数不清楚的方式,千年以来最直接被认识到的方式是给我们(人类)提供食物和皮毛取暖;随着人类改良自身栖息地的能力发展起来(比如,农业和工业的兴起),对于野生生物们产生了深远地的“影响”。人兽冲突(Human-wildlife conflict)随机产生,这是人或野生动物因竞争空间或自然资源对另一方造成不利影响或危害而引发的冲突。最常见的有野生动物偷食破坏农民的庄稼掠食牧民的牲畜、破坏房屋和基础设施、甚至攻击人造成人身伤害或死亡,继而人们向野生动物报复,恐吓、杀害甚至希望消灭某一个体或物种。

人兽冲突是许多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下降的重要的原因,甚至报复性的杀戮可能导致某物种濒危。人们由于经常面临野生动物带来的经济损失甚至人身伤害,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敌视野生动物,抵制保护政策,进而影响自然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人兽冲突问题是生物保护学家面临的最普遍和最棘手的问题之一。人兽冲突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保护生物学者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

哪些动物容易与人冲突?

人兽冲突通常涉及猫科、犬科、熊科和鬣狗科动物。小型食肉动物物种,如浣熊科、鼬科、臭鼬科、灵猫科或獴科,与人的冲突并不显著。不过,北欧的狼獾是个例外,它捕食绵羊和半驯化的驯鹿。在猫科、犬科、熊科和鬣狗科动物中,某些物种更容易与人产生冲突。似乎食肉动物的体积越大、越接近人类聚居区,就更容易发生冲突。人们所理解的人兽冲突更多的是野生动物给人类或人类的财物带来的伤害和损失。

图片

(图片:Burrard Lucas.com)

人兽冲突的发生受地理、生态环境、人为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区域,不同的人类干扰会造成不同的人兽冲突。例如,在三江源,人兽冲突具体表现为雪豹、棕熊、狼等伤害家畜、人以及破坏房屋等。黑龙江、吉林等地频繁发现野生东北虎的踪迹,并多次出现“人虎相遇”的情形。在云南,多地发生过野象闯入村庄肆意破坏、追赶村民的事件,甚至发生踩踏造成了人员伤亡。而在秦岭地区,野猪在山区频繁出没,不仅糟蹋农民辛苦种植的农作,伤人、伤畜事件也时有发生。据报道,全国近20个省市都曾经出现野猪泛滥成灾的“人猪大战”,在湖南,甚至还发生过围观村民被咬身亡的惨剧。此外,秦岭地区黑熊偷食村民野生蜂蜜、野鸡取食燕麦、小麦种子也时有发生。

图片

秦岭羚牛入户(图片:网络)

产生原因

人兽冲突发生在各种社会-经济背景下,然而全球范围内所遇到的挑战和经验却惊人相似。一方面随着人类的优势地位越来越大,侵占了动物尤其大型食肉动物需要的空间和资源。当野生猎物大量减少、食肉动物的生态需求未得到充分满足,家畜成为良好的可替代食物来源时,就会发生冲突。在栖息地受破坏的地方,如保护区边缘,动物食物资源短缺,野生动物与人遭遇的可能性增加,形成汇种群。此外家畜管理方式(如看护水平、家畜的状况)也影响冲突。例如家畜半自由活动,缺乏看护,与更机敏的野生有蹄类相比,家畜更容易被食肉动物捕杀。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生物多样性及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力度的增强,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及数量得以保护,种群数量增多,家域范围扩大,从而与人类冲突增多。此外,部分公众缺乏安全意识和保护意识,肆意挑衅野生动物,往往也会造成野生动物攻击事件的发生。

解决的必要性

据《共享的未来——人类与野生动物共存的必要性》报告强调,在全球范围内,与冲突有关的杀戮已经影响了世界上超过75%的野生猫科动物,以及其他陆生和海洋食肉动物,例如北极熊和地中海僧海豹,还有大象等大型食草动物。“在人类有生之年,我们已经目睹地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自1970年以来,全球野生动物的平均数量已经下降了68%。”WWF国际野生动物项目负责人玛格丽特·金奈尔德(Margaret Kinnaird)表示,“人类与野生动物的冲突,加上其他威胁,导致一些曾经数量充沛的野生物种,其种群数量锐减,而某些数量本就稀缺的物种则被推至灭绝的边缘。此外,人兽冲突也造成了大量的民众财产损失,甚至有些威胁到民众的生命安全。如果我们不采取紧急行动,这一破坏性趋势只会进一步恶化,造成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受损,甚至会带来不可逆转的影响,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图片

(图片:WWF)

如何破解难题?

认识人兽冲突的动态变化已是挑战,解决冲突更加困难。缓解冲突需要平衡各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尽可能熟悉相关物种的生态学特征,理解受害群众的心理。确定并解决更深层次的冲突根源,同时制定系统性解决方案,并确保受人兽冲突影响的民众充分参与相关进程并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是公众思想上的转变。应该在“生命共同体”的新的认识高度上重新审视人兽的矛盾与冲突。保护野生动物,敬畏自然是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前提条件,全社会应进一步加强对野生动物的严格保护。共同努力,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和对动物的人为攻击,规范自身行为,为野生动物提供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其次,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物园等动物聚集区的管理应更加专业和精准,时刻预防人兽冲突,对于可能存在漏洞的地方及时修复,不埋隐患。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形成科学有效的处置制度,建立预警机制,构建常态化应急机制。对保护区的动物资源应长期动态监测、准确掌握野生动物的情况,为采取相关防范和保护措施提供决策依据。此外,可利用面部识别系统、体态识别系统、红外相机技术、红外热成像无人机技术等手段从多个方面为破解野生动物与人类的冲突提供保障和支持。

最后,对已经发生冲突的事件,要制定相应的损害赔偿补偿办法,探索野生动物伤害保险赔偿机制。对野生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加强对民众的宣传教育,进行如何防控野生动物危害、如何规避野生动物伤害专业培训。鼓励引导民众采用驱赶器等物理手段进行防控危害,有条件的地区,可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降低“人兽冲突”的实际发生,如调整优化作物结构与分布,将本区域重点致害野生动物不喜食的作物种类种植在肇事频发的地区,将受害严重的作物种类转移到远离肇事的地区种植。

图片

防护低压电网(图片:网络)

完全消除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是不可能的,但实施精心策划的综合性管理方法,有助于减少冲突,并促成人类与动物和谐共存的新模式。这就需要在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当地社区充分参与的情况下,开展预防、缓解、应对、研究和监测等工作。人与动物的和谐共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人兽冲突的复杂性,对动物的保护和人类自身安全的保障都需要双管齐下,努力营造所有生命都能乐享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来源:

秦岭科学苑

微信号:cwcawx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阅读 11695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