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科普】丛伞胶孔菌:发绿色荧光的蘑菇

媒体:原创  作者:中国菌物学会
专业号:中国菌物学会 2023/3/31 11:40:29

59 那些年我们遇见的蘑菇

中国菌物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

说起会发光的生物,大家脑海中是想起《一闪一闪亮晶晶》中的那片荧光海呢,还是孩童时期乡间小路旁的萤火虫呢?还有,你们见过会发光的蘑菇吗?

目前,世界上已知发光的蘑菇主要来自蜜环菌属Armillaria (Fr.) Staude、胶孔菌属Favolaschia (Pat.) Pat.、小菇属Mycena (Pers.) Roussel、类脐菇属Omphalotus Fayod、侧耳属Pleurotus (Fr.) P. Kumm.等多个属的物种。今天我们为大家详细介绍的是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常见的发光蘑菇即丛伞胶孔菌Favolaschia manipularis (Berk.) Teng。

丛伞胶孔菌的子实体 / 曾念开 摄

丛伞胶孔菌在分类属隶属于蘑菇目Agaricales 、小菇科Mycenaceae ,是真菌学者Berk于1854年在斯里兰卡首次发现的,其种加词“manipularis”为成束的,成扎的意思,想必是和该蘑菇成群生长的习性有关。值得一提的是该蘑菇的分类地位一直有争议。最早Berk发现该物种时,将其置于大孔菌属 Favolus Fr., 之后又先后将其置于小菇属Mycena (Pers.) Roussel 、丝牛肝菌属Filoboletus Henn.、孔小菇属 Poromycena Overeem  。1963年,我国著名真菌学家邓叔群先生认为该物种属于胶孔菌属Favolaschia (Pat.) Pat. ,该系统位置得到了很多学者的支持。

丛伞胶孔菌的子实层体为孔状 / 曾念开 摄

除了斯里兰卡和中国的南部地区,丛伞胶孔菌在亚洲的其他国家如巴基斯坦、菲律宾、日本、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均有分布。此外,该蘑菇在美洲的巴拿马、厄瓜多尔、委内瑞拉,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也报道有分布。

丛伞胶孔菌似乎“害怕孤单”,它们的子实体长出来时,常常是“呼朋引伴”,成群生长在倒木上。该蘑菇的“身躯娇小”,菌盖直径最大才到1.5厘米,菌盖下面的子实层体,呈一个个的孔状。该蘑菇白天看起来是白色的,但到了晚上其子实体却能发出绿色荧光。

丛伞胶孔菌的子实体(左:白天7点34分;右:晚上10点04分)/ 曾念开 摄

我们知道,大多数的蘑菇是不发光的,那丛伞胶孔菌为什么会发光呢?有学者认为蘑菇中含有荧光素,在空气中,荧光素可被荧光酶催化,产生荧光;还有学者则认为这些发光蘑菇具有化学不稳定性,一些中间产物作为多余的能量被释放出来,使它们以光的形式可见;同时,一些假说认为蘑菇的发光机制可能与吸引昆虫传播孢子和保护自身不受动物的侵害有关。目前,针对蘑菇为什么发光这一科学问题,目前尚无定论,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有相应的科学工作者为我们揭开这个谜题。

参考文献

[1] Airth RL & Foerster GE (1962). The isolation of catalytic components required for cell-free fungal bioluminescence. Archives of Biochemistry and Biophysics, 97, 567–573.

[2] Bermudes D, Peterson RH & Neason, KN (1992). Low level bioluminescence detected in Mycena haematopus basidiocarps. Mycologia, 84, 799–802.

[3] Chew ALC, Desjardin DE, Tan YS, et al (2015). Bioluminescent fungi from Peninsular Malaysia—a taxonomic and phylogenetic overview. Fungal Diversity, 70(1), 149–187.

[4] Karunarathna SC, Mortimer PE, Tibpromma S, et al. (2020). Roridomyces phyllostachydis (Agaricales, Mycenaceae), a new bioluminescent fungus from Northeast India. Phytotaxa, 459(2), 155–167.

[5] Pandey AD & Sharon M (2017). Bioluminescent Organisms. BAOJ Chemistry, 3(2), 029.

Vydryakova GA, Morozova OV, Redhead SA, et al. (2014). Observations on morphologic and genetic diversity in populations of Filoboletus manipularis (Fungi: Mycenaceae) in southern Viet Nam. Mycology, 5(2):

81–97.

[6] 邓叔群 (1963). 中国的真菌. 北京: 科学出版社.

[7] 图力古尔,娜琴,刘丽娜 (2021). 中国小菇科真菌图志. 北京: 科学出版社.

[8] 曾念开, 蒋帅 (2020). 海南鹦哥岭大型真菌图鉴. 海口: 南海出版公司.

作者简介

田润,海南医学院2021级硕士在读,海南医学院菌物资源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组成员,从事药用真菌的物种资源研究。

阅读 187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