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生物多样性日|从协议到协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政策思考与行动展望

媒体:原创  作者:世界自然基金会
专业号:世界自然基金会 2023/5/23 10:41:58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diversity

今天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00年末,联合国大会决议宣布每年的5月22日,即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通过之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早已成为世界各国高度关心和积极谋划的全球行动事项。今年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为“从协议到协力:复元生物多样性”,旨在促进支持“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行动。

去年12月,在大会主席国中国的引领和推动下,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以下简称“COP15”)第二阶段会议正式通过了“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设定了富有雄心的全球目标——于2030年前遏止并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以及陆地保护区、海洋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筹资相关行动目标,指明了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前进方向。框架的达成既标志着汇聚各方共识、宣示自然保护承诺的里程碑,也开启了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的新征程。

生物多样性对于遏制气候变化引致的生存威胁、减缓土地退化、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至关重要。然而,在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数百倍于过去千万年来的水平下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022年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2》显示,从1970年到2018年,监测范围内包括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在内的野生动物种群平均下降了69%,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压力仍在加剧。

中国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不仅在国内广泛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并且积极推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取得历史性成果,凝聚全球治理合力,提升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

以“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达成为标志,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了跨时代意义的进展。如何以“昆蒙”框架提出的雄心目标为引领,动员各国政府和全社会共同行动、扩大资源投入、提升行动规模,依托科学、政策和技术途径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曲线,实现“自然向好”发展,是当前全球和全社会面临的共同课题。

祁连山©️王亮

#热点思考:推进“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落地实施

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目标的实现,需要全社会所有部门开展前所未有的协作。

中国作为COP15的主席国,引领国际社会开展艰难磋商,妥善解决各方关切,推进达成“一揽子”决议,为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达成做出了历史贡献。展望未来,中国将发挥全球领导力,促进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落地实施,与各缔约方携手推进保护政策创新和保护行动增效,最终为人类共创一个自然向好的未来。

为加速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落地实施,中国可以继续以COP15主席国身份持续发挥关键作用,与缔约方、观察员国以及其他广泛的利益攸关方保持沟通与合作,在以下领域实现关键目标:

01

改进相关进程和机制,为设立新的全球环境基金(GEF)、遗传资源数字序列信息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筹资等事项,明确实施机制和执行路线;

02

鼓励和重视落实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长期目标和行动目标的早期行动;

03

继续推进《从沙姆沙伊赫到昆明--自然与人类行动议程》,支持其对落实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做出重要贡献;

04

更新“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遵守协定规定的所有最后期限;

05

在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层面,以及各参与方和全球、区域与国家行动层面,明确认知、提升动力、落实承诺,使这个十年成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以及人类安全未来”的“自然十年”。

雪豹©️祁连山国家公园张掖分局

协力行动:支持企业、金融机构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根据《新自然经济2020》报告,全球超过50%的GDP高度或适度依赖于生物多样性。企业作为经济活动中最重要的主体之一,无论其价值链、生产过程多么复杂,都离不开生物多样性为其运营提供的稳定性。

企业作为生物多样性的受益者,更需考虑其商业模式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面对生物多样性丧失所带来的挑战,企业需要一套切实可行的指导方法,将生物多样性保护融入到日常运营中,还需要与政府、社区和民间组织等多方共同努力,协同推动转型和变革。

天鹅洲有机农业@WWF

为支持企业制定和实施自然向好战略和循环商业模式,WWF和相关国际组织为企业和金融机构开发了一系列评估和管理决策工具,如 “科学碳目标倡议”和《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框架》等,帮助将自然资本以及气候和自然风险纳入决策过程,扩大对净零和自然向好活动的投资。截至目前,已有172家中国内地企业加入“科学碳目标倡议”并做出减碳承诺,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丧失双重危机做出贡献。

棕榈果实@WWF

作为高度依赖并深刻影响生物多样性的产业部门,农产品及其可持续生产消费模式正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

例如,棕榈油产地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而不可持续的棕榈油生产往往通过砍伐或烧毁雨林的方式获取土地,导致红毛猩猩、老虎、大象等雨林物种丧失栖息地。

中国是棕榈油的第二大进口国和第三大消费国,在棕榈油供应链的可持续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WWF和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携手合作伙伴于2018年共同发起了“中国可持续棕榈油倡议”,鼓励企业等利益相关方开展棕榈油供应链可持续转型工作。

又如,全球土地转换风险(毁林、生物栖息地破坏)与畜牧业和大豆生产扩张有着重要关联,近期,WWF携手中国肉类协会在多年深耕探索基础上启动“中国可持续肉类供应链推广计划”,进一步通过持续优化全球肉类供应链、排除相关森林破坏和土地转化风险、低碳排放等内容,响应有关政策法规,打造标准等体系与工具,推动我国肉类产业可持续发展迈向新台阶。

丹顶鹤@何嘉乐/WWF

保护自然既是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一份社会责任。消费者对可持续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政府和投资者越来越关注企业如何依赖于自然并影响自然,技术和数据的快速发展使商业活动和生态系统的变化越来越明显。所有这些都表明企业和金融机构必须贡献与一个公平、净零和自然向好的全球经济。

最后,作为社会公众和普通消费者的一员,我们的抉择和发声也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在购物、饮食时,我们可以减少浪费,并选择对人类和自然更友好的方式,还可以带动家人、朋友等,号召学校、企业、社区等一起加入复原生物多样性的行动。

观察身边的自然@WWF

在不断加剧的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威胁面前,可持续地利用自然,对人类适应、减缓人为干扰造成的气候系统威胁,以及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至关重要。在国际生物多样性日来临之际,我们殷切希望社会各界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的思路,做出促进自然向好的政策承诺和行动安排,切实扭转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未来。

中华白海豚,香港大澳

© Magnus Lundgren,Wild Wonders of China,WWF

阅读 453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