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物种资讯 > 动物资讯

疫情期间,漫谈蝙蝠的前世今生

媒体:腾讯网  作者:携白鹿倚明月
专业号:普通蝙蝠 2020/10/26 8:52:27

春节前后,一场规模空前强大的新型冠状病毒肆意传播,给个人生命和国家发展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巨大损失。医学研究发现,此次病毒与17年前的非典一样,都和蝙蝠有着密切的关系。这让蝙蝠高频率的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下蝙蝠。

01、蝙蝠

蝙蝠,又称天鼠、挂鼠、天蝠,属于翼手目,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现生物种类共有19科185属961种,分布遍于全世界,大部分蝙蝠白天休息,夜间活动觅食。蝙蝠在地球上至少有5000万年的历史。蝙蝠的食性相当广泛,一般以果实或花蜜为食,大多数小蝙蝠类则以捕食昆虫为主,部分吸食动物血液,甚至吃其他蝙蝠。主要天敌主要有蛇类、蜥蜴、猛禽和猫科动物。

02、古人是怎样看待蝙蝠的?

蝙蝠也称“蝠”,因“蝠”与“福”谐音,人们以蝠表示福禄寿喜等祥瑞。民间绘画中画五只蝙蝠,意为《五福临门》。古时婚嫁、寿诞等喜庆节日,人们会佩戴五蝠捧寿的绒花,穿着刺绣蝙蝠图案花纹的服装,甚至在器物上也常常出现蝙蝠造型。

中医认为,蝙蝠可入药,治疗久咳、疟疾、淋病、目翳等疾病。蝙蝠的粪便,俗称夜明砂,深褐色,有清热明目去火的功效。晋代葛洪编著的《抱朴子》说:“千岁蝙蝠,色如白雪,集则倒悬,脑重故也。此物得而阴干末服之,令人寿万岁”,《吴氏本草》也说蝙蝠“立夏后阴干,治目冥,令人夜视有光”,《水经》更说蝙蝠“得而服之使人神仙”。

03、蝙蝠是害虫还是益虫?

蝙蝠即是益虫,也是害虫。大多蝙蝠以昆虫为食,在昆虫繁殖的平衡中起重要作用,甚至可能有助于控制害虫。热带美洲的吸血蝙蝠以哺乳动物及大型鸟类甚至人的血液为食。这些蝙蝠有时会传播狂犬病。

蝙蝠会咬人。蝙蝠一般以蚊虫为食,不会主动攻击人。如果有蝙蝠误入房间,最好打开窗户和灯,让它自动飞走,用手去拍打,反而可能引起它的反击。蝙蝠的牙齿细而锋利,一旦被它咬伤,必须注射狂犬病疫苗。因为蝙蝠是温血哺乳动物,有可能携带狂犬病病毒。原则上被任何温血动物咬伤,都应该注射疫苗。

04、为什么蝙蝠携带病毒?

科学家发现,蝙蝠的身体能够当作病毒的载体,但却不会身受其害,感染到它所乘载的致命病毒。因为蝙蝠的免疫细胞永远都是很活跃,不像人类的免疫细胞总有要休息的时候。

05、蝙蝠自己为什么不生病?

蝙蝠的身体为了适应飞行,代谢率比起同体型的哺乳动物要高出许多,更容易产生遗传物质的损伤。在漫长的进化征途中,蝙蝠发展出了超强的DNA损伤修复能力。还让蝙蝠的免疫系统变得十分神奇,在修复基因在完成本职工作之外,能够显著抑制病毒的复制。蝙蝠体内的RNA病毒拥有非常高的遗传多样性,RNA基因组大小很大,并且具有很高的重组率,有很大机率突然获得感染蝙蝠外其他哺乳动物的能力。蝙蝠几乎不会患癌症。

蝙蝠的细胞耐热性很高,在40℃的体温下仍然能保持相当稳定的状态,这也一定程度地抑制了病毒的复制,当然百万年的共同生活让一些病毒已经适应了高体温,当人类感染后,身体常规的发热机制可能无法对病毒的复制造成有效的干扰。来自蝙蝠的病毒来势汹涌,防不胜防,往往都会造成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

06、蝙蝠是如何传播病毒的?

蝙蝠是除人类之外分布范围最广的哺乳类动物类群,与人类接触的概率相当大。蝙蝠群居的习性给病毒的传播提供了完美的环境,超高密度的亲密群居让病毒能够快速地传播。同时还会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增加了病毒传播的范围。

07、新型冠状病毒和蝙蝠有关系

在动物溯源研究方面,研究证实,新型冠状病毒使用与SARS冠状病毒相同的细胞进入受体,研究发现,新型冠状病毒与一种蝙蝠的冠状病毒序列一致性高达96%。

温馨提示

就目前疫情的研究形式来看,新型冠状病毒的来源是野生动物。大家要学会从源头预防新发传染病,远离“野味”,拒绝食用消费野生动物,减少对野生动物的打扰。对野生动物保有基本的敬畏,是对自然的保护,更是保护我们自己。

阅读 761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