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该文内容主要引用自相关科研报告(详见文末资料来源),仅作信息分享使用,并不完全代表WWF方观点。
打开新建文件夹里的新建文档时,
斜刺里突然杀出一个肥美而迅捷的灰色影子,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屁股坐在了我的键盘上。
也许是知道这份推送和自己有关吧,
这家伙端庄地挡住我的显示器,
尾巴轻轻扫动着,
在被我推下去的时候还在不满地喵喵大骂。
好吧好吧,当然知道你也是猫科动物,
不过咱们这会儿要聊的,
是你的那些野生同胞。
不不不,不是那个你那长条纹、贼大只、
头上还写个王的徒弟,也不是辛巴,
今天的主角是那些体型不那么健硕,
更加类似家猫的中小型猫科动物们。
这个可不是家里的猫主子哟,是山猫(Felis silvestris) © Michael Betke / iNaturalist
猫科动物中,狮虎豹这些大只佬属于相对古老的豹亚科(Pantherinae),具体的种类相对较少。而形形色色的“小猫”们,则大多属于较为年轻的猫亚科(Felinae)。
相比于大猫们,这些中小型猫科动物往往更加神秘和难以捉摸,导致公众对它们的关注和了解都很少,甚至并没有得到充足的研究与保育力度[1]。那么,这些看起来如同家猫PLUS的动物们,究竟有哪些不为人所知的秘辛呢?
面前的小猫咪似乎有点不服气的样子,
嘟囔着走到冰箱前,
一记梯云纵就轻轻松松地跳上了
大概有四个它一样高的冰箱。
虽然这一招已经足够让我这个人类望洋兴叹了,但是野生猫科动物中
会这招梯云纵而且境界更高的大佬可不少。
云豹 © Mibby23 / Flickr
居住在喜马拉雅山脚、多个东南亚国家以及我国南部的云豹(Neofelis Nebulosa)便是其中一位。
顾名思义,云豹的身上覆盖着大块呈云彩状的深色斑纹。粗短有力的四肢,硕大宽阔而毛绒绒的jio,以及比身体还长的尾巴使得它们能够轻盈地穿梭于树木枝杈之间[2]。
不仅如此,云豹后脚踝处灵活的关节使得它们能够翻转脚踝,从而游刃有余地摇花手,哦不是,游刃有余地在密林深处高高的枝杈上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
倒挂在树枝上行进的云豹,拍摄于人工饲养环境下 © Clouded Leopard Project
比如说,云豹可以轻松地头朝下爬下垂直的树干(家猫因为脚踝处关节结构的不同是做不到这种动作的,这也是为什么经常会有家猫爬上树之后却下不来),或是倒挂在树枝上行进,它们甚至可以仅靠后腿支撑悬挂在树枝上,来一记倒挂金钩[3]。
虽然它们树栖的天赋异禀,但据野外监测发现,云豹可能更多地在地面上活动,而不是在树上。云豹树栖的观察记录较多,可能是因为牠们把树作为休息和狩猎的地点,并且在不同的栖息地和地区可能会发生变化。
泰国班武里府安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了云豹
©The Department of National Park, Wildlife and Plant Conservation
/ WWF-Thailand
早在距今数百万年前,云豹属便在豹亚科中自成一派,是现今猫科动物中最为古老而基础的物种之一[4,5]。虽然隶属于豹亚科,但是云豹体重最多也就18公斤左右,相对于同样在豹亚科下的其他大块头们而言,这个体型瞬间就黯然失色[6]。
然而,这个小块头一张嘴却赫然露出了长达四厘米的犬齿(想象一下成年人的小指),这傲视群猫的犬齿让人不由得联想起了剑齿虎,配合上大开大合的上下颚,云豹能够有效地捕食相对大型的猎物,如婆罗洲须猪和猴子之类[2]。
听到捕食两个字,
冰箱上的小猫咪突然像是发现了什么,
跳下冰箱悄咪咪地潜伏起来。
接着,如同将压紧的弹簧猛地松开一般,
小猫咪飞扑出去,
把一只似乎是扑棱蛾子的玩意儿塞进了嘴里,
整个过程行云流水。
在印度泰米尔纳德邦拍摄到的锈斑豹猫 © Thanigaivel A / iNaturalist
对于这家伙而言,小飞虫什么的只是一时兴起的零食(毕竟在罐头面前哪个猫能不真香呢);不过在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的野外,还真生活着一种善于捕捉昆虫的猫科动物:锈斑豹猫(Prionailurus Rubiginosus)。
这位可真就是名副其实的“小猫”了,究竟有多小呢,一只锈斑豹猫的体重大约在0.9到1.6千克之间,而对比起来,成年家猫的平均体重则在2.7到3.8千克之间,也就是说锈斑豹猫才就不到家猫的一半大小[7]。
在印度Katerniaghat野生动物保护区拍摄到的锈斑豹猫 © WWF-India
虽然个子小小,但是凭借着点满了的敏捷天赋,锈斑豹猫也还是能成为出色的迷你刺客,其食谱上涵盖了鸟类、啮齿类、昆虫、蜥蜴、以及青蛙等动物[8]。
锈斑豹猫之所以是少数几种吃昆虫的猫科动物之一,可能是因为这些家伙富含蛋白质,而且昆虫不容易作出有效反击。
此外,科学家推测锈斑豹猫凶悍的性格可能也是为了在残酷的生存竞争中取得优势[2]。在危机四伏的野生环境中,体型娇小的锈斑豹猫身为捕食者,却也很容易就会被狐狸、豺或其他更大的猫科动物盯上,这就是所谓猫不狠,站不稳了吧。
猫咪似乎有些厌烦了这种"念经",
溜到窗边躺了下来闭目养神,
于是奇怪的表情包出现了!
那如果要说到猫科动物中的表情包制造机,就不得不提一提在我国中西部多个省份都有分布的兔狲(Felis manul)了。网上说的"猫中鳌拜",就是指的这货。
兔狲那丑萌的外表下,潜藏着的是强大的生存意志和能力,这使得它们能够在多种极端的生态环境中过日子。
在青海拍摄到的兔狲 © philbenstead / iNaturalist
兔狲厚重的毛发和敦实的身材是其能够忍耐内陆高纬度地区零下50℃的极度酷寒的保障。然而它们并不能在很深的积雪中活动,所以在积雪能够达到10厘米以上的地区很少能发现兔狲[8]。
此外,兔狲的小短腿使得它们在面对其他捕食者的攻击时很难快速逃跑,所以它们决定,跑什么跑,躺平!
在蒙古南部拍摄到的兔狲
© Snow Leopard Trust / Snow Leopard Conservation Foundation
在遭到追击时,兔狲会卧倒并将身体尽可能压低,保持静止,而它们那灰白而蓬松的毛发就会帮助它们融入草丛和岩石之间,从而在敌人眼皮子底下“隐身”[9]。
也正因为这种逃跑方式,虽然兔狲的分布范围相当广泛,但它们会避开开阔无遮掩的地区使用一些破碎化的栖息地,如沟渠、灌木草原、多岩石的山坡等等[10]。而洞穴也是兔狲极为依赖的场所,是其躲避敌人和繁育幼崽的保障[11]。
在青海拍摄到的兔狲 © David Thomas / iNaturalist'
熊猫君也不止是想为大家介绍各种"小猫",而是想以此为出发点,呼吁大家给予更多关注给中小型猫科以及其他食肉动物。
因为它们面临的生存危机程度其实并不亚于大型食肉动物,但人们通常会把更多的关注与保育资源集中在大型食肉动物身上。相比之下,中小型猫科以及其他食肉动物的名气就逊色很多。
黄泥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的豹猫 © Liu Peiqi / WWF
以我国为例,自2000年以来,关于国内食肉目动物的研究有了显著增长,但聚光灯一般都是打在熊科以及大型猫科动物身上,小型食肉动物的研究只占到很小的一部分[12]。比如亚洲金猫和豹猫等"小猫们"很少得到专门研究,而是更多地作为大熊猫的伴生动物[13]。
即使放眼全球,除了极少数物种如北美猞猁以及短尾猫以外,我们对中小型猫科动物的了解也常常出现落差甚至未知数[14]。
大多数小型食肉动物,包括目前为止介绍的这些"小猫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行踪神秘且难以捉摸。即使是拥有了现代化的研究设备,人们也很少监测到这些动物的行踪,这也是我们仍存在许多知识空白的一大原因。
曾有学者认为,动物园在宣传和研究保护小型食肉动物方面其实有着很大的潜力,但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动物园的重心只放在能够吸引游客的明星动物身上,而无意于展现公众鲜有认知的小型食肉动物们的故事。
马来西亚执法部门查获的虎皮与云豹皮 © E. John / TRAFFIC
由于常常被忽略,中小型食肉动物面临着的威胁也似乎更难走进人们视野。比如,在野生大型猫科动物的数量极度稀少的今天,中小型猫科动物如云豹和亚洲金猫(Catopuma temminckii)的皮毛及其他身体部分就越来越多地被当做替代选择,成为盗猎者觊觎的目标[15]。
此外在很多地区,人与食肉动物的冲突也正愈发激烈[16],同样作为捕食者的中小型食肉动物,也不可避免地会和人类产生摩擦与冲突。
以锈斑豹猫为例,由于它们会捕食家禽家畜等,因而被当地居民们当做"有害动物"猎杀,甚至有时候它们的幼崽还会被人误认为是豹的幼崽而遭受无妄之灾[7]。
锈斑豹猫 © Davidvraju / iNaturalist
此外,与动物保护相关的话题往往都绕不开栖息地破坏和生境破碎化的问题,对于中小型食肉动物来说亦是如此[17]。主因包括农业用地的扩张、商业和住宅区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等。
随着人类用地的增加,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不同亚种群间的交流以及基因流动遭阻碍,猎物资源也会因此而减少,甚至还引发更为频繁的路杀问题。由于体型较小,遭路杀而亡的中小型食肉动物往往难以被观测到,导致人们很难对这一威胁的严重程度进行准确估量[18]。
遭遇路杀的锈斑豹猫 © Rohan Chakravarty / iNaturalist
虽然整体上的情况并不乐观,但是随着我国对于生态环境问题关注的提升,近年来,中小型食肉动物也还是出现了一些好消息。
2015年8月16日,研究人员架设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摄像机拍摄到了大斑灵猫(Viverra megaspila)的踪影,要知道这一物种自从上世纪70年代起在国内就只获得过八张皮毛[19]。
虽然叫猫,可是人家不是猫科动物,而是属于灵猫科哦 [19]
这一发现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该物种和地区的生态正在逐步变好。而河南省小秦岭自然保护区于2018年拍到的几张豹猫照片,也昭示着该地区曾经饱受损伤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恢复[20]。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可以从逐步掌握中小型食肉动物的知识开始做起,包括外观特点、生态意义、法律法规等。即使是最基本的了解乃至一些模糊的印象,都有可能成为保护的契机。
天桥岭森林公安分局森侦大队民警救助豹猫(图源:吉林日报)
比如去年10月,我国东北地区有一只豹猫遭遇了车祸,在接到群众报警后,民警联系动保局相关人员予以救治后放归自然。
术业有专攻,每个人对于野生动物的兴趣和关注度不同,能为保护野生动物所做到的事情也不同。然而,熊猫君认为,只要行动起来,尝试对动物们建立起最基础的了解,便是理性保护动物的最为脚踏实地的开始,同时,也是提升环保意识并将其付诸实践的最小单位。
熊猫君的伙伴一个地球自然基金会近期推出了一组表情包,扫描二维码或者微信表情商店内搜索"大猫来了"即可免费下载,虎年来临之际,换上这组表情包,表达你对大猫们的热爱吧~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