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国际博物馆日 | 国内值得打卡的自然博物馆推荐

媒体:原创  作者:世界自然基金会
专业号:世界自然基金会 2021/5/18 11:22:59

图片

注:该文内容主要引用自各博物馆官网信息,仅作信息分享使用,并不完全代表WWF方观点。

最早的自然博物馆起源于14—15世纪欧洲皇室贵族的私人收藏。到18世纪,不少私人收藏家将大量藏品交由社会信托机构进行有序收藏并对公众 开放,逐渐形成现代博物馆。

在我国,第一家自然博物馆建立于1868年 —— 徐家汇博物院(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前身),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图片

© 上海自然博物馆

作为是一类综合科研和科普功能的公益场所,自然博物馆通过藏品和研究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同时通过展览和活动让公众了解自然科学。

因此,自然博物馆将政府、公众和科学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呼吁人们重视环境危机、唤醒公众生态保护意识、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天国际博物馆日之际,我们一起来看看国内有哪些值得一去的自然博物馆吧!

上海自然博物馆

图片

© 上海自然博物馆

【地址】上海市静安区北京西路510号(静安雕塑公园内)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为上午9:00至下午5:00,遇周一闭馆(假日黄金周期间除外)

标本和模型

上海自然博物馆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自然博物馆之一,拥有超过3.2万平方米的教育展示服务区域,来自世界各地将近1万多件模型和标本常年在此展出。

图片

图片

部分藏品示意图 © 上海自然博物馆

展区

馆内布设以“自然·人·和谐”为主题,分为 “演化的乐章”“生命的画卷”“文明的史诗”三大篇章,下设10个常设展区,运用多种方式全面阐述自然界中纵横交错、相辅相成的种种关系。

图片

图片

图片

© 上海自然博物馆

先进的多媒体技术也是展览的亮点之一。在“恐龙盛世”展区,用手机对准模型扫一扫,它就会跃然呈现在手机屏幕上,缓缓地走出博物馆的围墙,回到侏罗纪时代。

采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的“起源之谜”“寒武纪生命大爆发”“逃出白垩纪”等沉浸式剧场,向观众再现演化史大事件。

图片

图片

图片

© 上海自然博物馆

互动体验

馆内“探索中心”片区的“化石挖掘”体验课堂里,孩子们不仅可以化身“考古学家”,感受从泥土中挖掘出化石的惊喜,还能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亲身体验考古作业整套流程。“探索中心”还设置了小小博物家、鸟之巢等专题体验课程和活动,儿童可以通过预约的方式免费参加。

图片

图片

© 上海自然博物馆

在博物馆一楼的蝴蝶体验房内,观众在听讲之余,可以感受舞蝶放飞和“香妃引蝶”,十分欢快过瘾;在淡水触摸池、海水触摸池,观众们可以直接接触中华田螺、泥鳅,寄居蟹、鳖等,感受水生生物的生灵之气。

图片

图片

© 上海自然博物馆

上海自然博物馆其实还是一座“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建筑。馆体建筑融入了丰富的生态元素和节能理念,如利用屋顶花园对雨水进行收集再利用,运用水景为室外的花园庭院提供蒸发制冷,采用地热系统对建筑进行采暖制冷。

图片

上海自然博物馆,《博物》杂志2021年5月刊,绘图:孟凡萌

除了实体场馆之外,上海自然博物馆还有一套以导览和教育为主要功能的网上博物馆应用系统,包括网站、APP和微信三大应用模块,向公众提供实时智能导览和教育服务。

最新活动:今晚18:30还可参加上海自然博物馆举办的“当好奇心遇到标本——2021自然博物馆之夜”的直播,感兴趣的伙伴别错过哟~

北京自然博物馆

图片

© 北京自然博物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天桥南大街126号

【开放时间】每天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例行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标本和模型

位于首都南城中轴线上的北京自然博物馆是新中国依靠自己力量筹建的第一座大型自然历史博物馆,主要从事古生物、动物、植物和人类学等领域的标本收藏、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

在这样一座老建筑物里,馆藏标本量有321829件。许多标本在国内、国际上都堪称孤品。完成全身羽毛颜色复原的赫氏近鸟龙、世界闻名的古黄河象头骨化石、新西兰赠送我国的恐鸟骨骼标本……这些珍贵“宝藏”都可以在北京自然博物馆里找到。

图片

© 北京自然博物馆

古生物

在这里可以看到生物的起源和早期的演化进程,透过化石的印痕,窥见已经灭绝的生物。古爬行动物厅向观众展示了生物界两亿多年前的景观,并以总鳍鱼、鱼石螈、蚓螈和异齿龙为代表,演示了脊椎动物从水域向陆地发展的复杂过程。

古哺乳动物厅展出了古哺乳动物演化支系的大部分代表动物,包括中生代哺乳动物演化、新生代哺乳动物发展与繁荣、第四纪哺乳动物专题和灵长类演化,突出展示了占祥上猿标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北京自然博物馆

动物、植物

植物展区以大量的植物化石标本、植物科学复原图、植物复原景观和各类现代植物标本等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植物从其诞生开始,从低等植物至高等植物不断繁盛的演化过程,以及植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动物展区将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还原再现,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之美,动物界的神奇。“动物——人类的朋友”陈列是以进化论为主线,展示了动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进化过程,以及在相应的生态环境下,各类动物生存的真实景观。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北京自然博物馆

人类

一个人的诞生,看似平淡无奇,却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要想正确地认识和了解自身,首先应从认识自己的身躯和内部结构开始。

馆内以生物进化为基本陈列主线,展现着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漫长的地球文明积淀,展示了生物多样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构筑起一个地球上生命发生发展的全景图。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北京自然博物馆

互动体验

在《恐龙公园》中,北京自然博物馆还增加了恐龙发掘现场。观众可以看到恐龙化石挖掘时候的场面,看到恐龙化石还在岩石中的状况;另外,新《恐龙公园》中还有“热河生物群”和“恐龙时代海洋”两个幻象,展示恐龙世界中的海洋里面的庞然大物,栩栩如生,赏心悦目。

图片

图片

© 北京自然博物馆

最新活动:“小昆虫大世界”临时展览共展出展品262件,为观众介绍昆虫的形态、发育过程、人们对昆虫的误解、昆虫带给人类的启发等方面的知识。展期为2021年3月11日至2021年6月11日。

今年还是北京自然博物馆建馆70周年,参观博物馆还有纪念印章可以打卡。

大连自然博物馆

图片

© 大连自然博物馆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黑石礁西村街40号(星海公园西侧)

【开放时间】9:00-16:30, 逢周一闭馆

标本和模型

大连自然博物馆有各种标本近20万件,珍贵标本6千余件。馆藏特点是海洋生物标本和"热河生物群"化石标本,其中海兽标本20余种,其种类和数量在国内自然史博物馆中是最多的,其中重达66.7吨的黑露脊鲸标本,在国内独一无二,在亚洲也属罕见。

“热河生物群”化石标本在国内是种类最多最有特点的,其中一窝鹦鹉嘴龙化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的、震惊世界的国宝级化石标本。

大连自然博物馆馆内现开设地球、恐龙、海洋生物、东北森林动物、湿地、物种多样性、辽西古生物化石等12个展厅。

图片

图片

© 大连自然博物馆

海洋生物

大连自然博物馆内有海洋哺乳动物展厅、硬骨鱼类展厅、软骨鱼类展厅、海洋无脊椎动物与海藻展厅,在这里可以看到北太平洋露脊鲸、灰鲸、长须鲸以及抹香鲸、虎鲸、喙鲸,也有海藻、海贝、虾蟹、棘皮动物等珍贵的海洋生物标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 大连自然博物馆

东北森林动物、湿地

中国的东北地区是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主要分布区,是中国森林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该展厅呈现了这里特有的野生动物与森林生态系统和谐共处的生动场景。

湿地孕育了缤纷的动植物、微生物世界,被称为“地球之肾”。该展厅通过五个开放式景观,描述了一副奇妙的湿地自然生态环境图。

图片

图片

© 大连自然博物馆

最新活动:临时展览“水生脊椎动物骨骼展”以探索动物骨骼的奥秘为主题,展示水生脊椎动物优美形体的物质支撑,从硬骨鱼、软骨鱼到再次入水的海洋哺乳动物。展期为2020年10月1日至2021年9月30日。

武汉自然博物馆

图片

© 武汉自然博物馆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硚口区金南二路

【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维护

大河流域

常设展览“大河之旅 生命之歌”,这些大河包括澳大利亚的墨累河、非洲的尼罗河-马拉河、印度的恒河、欧洲的多瑙河、南美的亚马孙河、北美的密西西比河中国的长江、黄河、北亚的叶尼塞河、东南亚的湄公河,以这9组遍布于全世界的河流为脉络,以生命为主题、以贝林捐赠标本为基础,展示大河相关的地学背景与河流自身的生命史,世界代表性大河的生物多样性、联系性与差异性,以及生态系统演替与生命演化的自然规律,从而唤起人们进一步关注大河、热爱大河、保护大河的意识。

展品涵盖大量珍稀古生物、动物标本,如一根长37米、根部直径2.7米的硅化木,一块100多平方米的“龙”足迹化石墙,一条化石含量超过40%的24米长的中加马门溪龙,有记载体型最大、完整度最高的巨犀化石骨架,还有水中高压线——电鳗,水坝工程师之称的河狸,地球上迁徙距离最长的黑脉金斑蝶,北极霸主——北极熊,澳大利亚国宝袋鼠、考拉等等。

图片

图片

© 武汉自然博物馆

长江流域本土物种

这里展示了中国本土物种生态。长江中下游展区,展示了森林环境,可以看到豺、亚洲金猫、中华鬣羚。三江源展区,展示了青藏高原上的生态,雪豹、兔狲、荒漠猫、白唇鹿、岩羊,构造出完整的长江流域生态。以长江对话世界大河为布展理念,围绕大河、生物、人类的重点内容,充分利用近3000件古生物、动植物标本和现代多种展陈手段,唤起人们关注本土生态物种的意识。

图片

图片

© 武汉自然博物馆

当然,国内很多其他城市也有自然或地质博物馆,碍于篇幅就不一一列举了。

除参观博物馆外,我们还可以从了解身边的一草一木、一花一虫为起点。你不需要走很远的路就能发现那些奇异而美丽的野生动植物,公园、街道、窗外、城郊等等都充满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物种。

图片

Seek应用程序 © WWF / iNaturalist

这里熊猫君想推荐一款免费的应用程序Seek(或其他同类型应用程序或小程序,如懂鸟、识花君、昆虫百科、形色等),这就像你口袋里的一个微型“博物馆”,当你在识别物种的时候,还能够进一步了解它们。

几百年来,世界各地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为公众和科学家们提供了大量了解自然的机会,它屹然成为了现代社会最有价值的资产与文化之一。

面对前所未有的自然丧失危机,作为地球上的优势物种,我们有责任维护地球生命的多样性,同时这也对人类的发展至关重要。而这一切,都可以从走进身边的自然博物馆、了解大自然开始~

1111111111111

阅读 598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