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90后姑娘在深山老林找熊猫,收集便便竟是她的“粪斗”目标

媒体:原创  作者:腾讯基金会
专业号:腾讯基金会 2024/7/31 12:58:46

如果说最受大众欢迎的动物是什么?很多人的第一回答肯定是大熊猫,憨态可掬的“滚滚”一直稳坐动物界“顶流”的宝座。

根据国家林草局2024年1月25日发布的消息,我国大熊猫的野外种群数量已经从上世纪80年代的约1100只,稳步增长至如今的近1900只。大熊猫保护取得显著成效的背后,离不开无数默默无闻的守护者的辛勤付出。

他们以山为伴,与水为邻,走崎岖危险的山路、穿荆棘密布的林区、淌冰冷刺骨的河水、过满布青苔的独木桥、用双脚丈量着每一寸需要保护的土地。在这些守护者中,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县管护总站的科研监测负责人付明霞,便是其中的一员。

怀揣热爱,奔赴山野

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位于雅安市西南部(前身为四川雅安的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是大熊猫生活的绝佳之地。对于付明霞来说,与这片神奇土地的相遇,却是机缘巧合。

2017年,从内蒙古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带着对野生动物的热爱,付明霞远赴云南从事野生动物调查工作。命运的转轮悄然转动,一份来自大相岭自然保护区的招聘信息闯入了她的视野,她的心中涌起了一股难以抑制的激动:“听说大相岭是大熊猫保护区,感觉有点兴奋,保护大熊猫哎!”

在大相岭的大山里,付明霞的身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她那圆圆的脸蛋,笑起来露出一口洁白的牙齿,仿佛是大自然赋予她的独特标志。在以男性为主导的巡护员队伍中,她的存在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尽管外表温柔,但付明霞在工作中却展现出了惊人的坚韧和毅力。白天,她会带着队友们翻越崇山峻岭,跋涉在崎岖的山路上,细心地观察每一片竹叶,寻找大熊猫的踪迹。晚上回到补给站,她把湿漉漉的衣服放在篝火旁,立刻就抓紧时间整理记录,做数据分析,撰写报告和论文。

工作中的艰辛并未让付明霞望而却步,令她最为困扰的,却是大相岭独有的气候。在大相岭,一年365天约有300天下雨或降雪,年降水量高达1800毫米,空气中的湿度仿佛能拧出水来。一觉醒来,睡袋都是湿漉漉的。这对于从小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她来说,无疑是一场身体与意志的双重考验。

尽管如此,付明霞从未有过退缩的念头。她的同事宋心强曾这样评价她:“她是我们队伍中的‘大管家’,每次巡护归来,她经常湿透了全身,但她的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女性而选择轻松的任务。”

大熊猫的秘密藏在它的便便里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荥经片区,一个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在野外监控的摄像镜头中。“又是它!”付明霞的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前几天我们在同一区域也监测到它的踪迹。”她激动地说到,仿佛每一次的发现都是与老友重逢的惊喜。

随着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大相岭的野生大熊猫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红外相机频繁捕捉到它们的身影。虽然与大熊猫已是屏幕前的“老相识”,但在长达7年的野外监测中,付明霞却从未与野生大熊猫有过真正的邂逅,“大相岭山系面积6000多平方公里,只有38只野生大熊猫活动,种群密度低,使得偶遇变得极其罕见。”

为了深入了解大熊猫的种群结构与生活习性,付明霞与同事们肩负起一项特殊使命——收集大熊猫的粪便样本。她戏谑地自称“捡屎官”,“不在捡屎,就在捡屎的路上。”

每次采集到新鲜的、如红薯形状般的大熊猫粪便,付明霞都会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将粪便装入密封袋。“新鲜的大熊猫粪便表面闪着绿色的光泽,掰开后有类似薄荷的清苦味,那是竹叶发酵的味道。”付明霞笑着说,“在山上这么长时间,一年里也只能捡拾到一两次新鲜的大熊猫粪便。因为少,这些粪便我们都不舍得扔,都暂时冻在冰柜里。捡各种各样的粪便,是捡屎官们一生的‘粪斗’目标。”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粪便,经过实验室精密仪器的“连翻拷问”,大熊猫的年龄、健康状况、性别等信息就会逐一“招供”。有了这些数据,科学家们才能精准决策,决定野化放归的大熊猫是雄性还是雌性,应该放到哪个区域……

在多年的巡护与监测中,付明霞见证了大熊猫的另一面。“和动物园里见到的大熊猫不一样,野外的大熊猫不是懒洋洋的,反而总是为了生计在奔波”。付明霞的语气中带着一丝敬佩。

通过红外相机,一幕幕生动场景映入眼帘:它们倚树而立,细细嗅闻竹叶的清香,或是灵巧攀爬,躲避潜在的威胁。冬日里,当冰雪覆盖大地,大熊猫会先细心剔除竹叶上的冰碴,再尽情享用这自然的馈赠。这些生动的画面,更加坚定了她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执着。

修复栖息地

守护熊猫乐土

2016年,IUCN(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大熊猫的濒危等级从“濒危”降为“易危”,这无疑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是,大熊猫的栖息地破碎化问题依然严峻,野外种群的生存风险并未完全消除,保护工作依旧任重而道远。

荥经县曾是小水电和矿山的聚集地,加上过度的伐木活动,这些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的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1998年天然林禁伐之后,被大量种植的人工林却带来了新的挑战——它们整齐划一、长势凶猛的同时,也无情地“拦截”了阳光,限制了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付明霞和同事们要研究的,就是怎样去恢复大熊猫喜欢的栖息地。“这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任务,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耐心。”她坦诚地说道。

在这个关键时刻,阿拉善SEE天府项目中心和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SEE基金会)伸出了援手。在知名专家和科研团队的指导下,付明霞和同事们科学规划设计大熊猫栖息地恢复实验。他们探索栖息地修复模式,对人工林、次生林等退化栖息地采取不同的修复方式。旨在重建一个生机勃勃的生态系统。

截止到2024年,大相岭巡护队已完成栖息地改造6000亩,栽植以槭树、桦木为主的本土乔木树种近100000株,新培育苗圃基地10亩。

通过栖息地修复改造,采用管控人为干扰、保育和恢复廊道内受损栖息地等方式,不仅能够促进大熊猫种群间的正常交流,同时也为其他野生动物迁徙和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效增加区域物种多样性。

付明霞与她的团队,用行动诠释了巡护员的内涵。2019年,付明霞荣获四川省林草局颁发的“最美巡护员”称号;2020年,大相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获得四川自然保护区“最佳巡护团队”称号;2022年,四川荥经县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建设案例入选全国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这些荣誉,见证了他们七年来的辛勤耕耘与卓越成就。

熊猫人见人爱,是走遍世界的大明星,巡护员则是背后默默无闻的“爬山匠”。他们的身影在山林间穿梭,他们的足迹遍布每一个角落。他们的故事或许不为人知,但他们的贡献却是不可磨灭的。

付明霞说:“性别分男女,但职业没有男女之分,既然选择了野生动物保护这份职业,那就脚踏实地、攻坚克难、突破创新做好本职,守护好这片山山水水。”

阅读 825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