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2022年一季度打击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成果动态

媒体:原创  作者: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
专业号: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 2022/6/8 14:37:52

01

总体趋势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一季度,媒体(含自媒体)公开报道国内野生动物相关执法记录共计160条,比2021年第四季度下降约四成。这些执法记录中,约67%来源于公安部门,其他来源于海关部门。涉及的物种中,鸟类、象牙、小型兽类(如野猪、獐子、獾)、大型食草兽类(如黄羊、鹿)约占全部记录的一半。

图片

(上图:主要执法记录发生地)

同期,国外执法记录(不完全统计)104条,其中包括32条记录与象牙有关,18条记录与穿山甲非法贩运有关。

图片

刑事案件裁判文书方面, 2022年一季度,涉及破坏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公开记录的一审判决书共计30件(其中以危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案由的文书20件),相比于2021年四季度下降了逾八成。

基于以上信息,可归纳一季度涉野生动物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如下特点:

1. 以食用为目的交易鸟类、小型兽类和大型食草类等的案件重新增多

根据2022年1-3月的新闻报道及官方公告整理的国内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案件中,依旧主要以猎捕、交易活体动物的案件为主。但与去年活体动物类案件主要是鹦鹉、陆龟类的宠物类案件为主不同的是,今年2月以食用为目的交易鸟类、小型兽类和大型食草类等的案件重新增多,这类案件曾经在2020年、2021年禁食令发布后密集执法之下近乎销声匿迹。同时,公开案件显示一季度非法猎捕交易画眉等笼养鸟的案件也较多。

图片

2022年第一季度国内非法野生动物贸易案件涉及的物种

2. 口岸持续封控,大宗有组织走私明显减少,小件寄递成为主流

根据2022年2月的新闻及官方公告整理的我国野生动物走私案件中,没有新发的大额查获,依旧主要为海关在各监管现场查发的小件野生动物制品走私案件。境外寄递为主,旅检渠道较少。被走私野生动物制品主要是珠宝首饰和工艺装饰品。象牙走私案件相比往年大大减少。

图片

2022年第一季度我国野生动物走私案件涉及的物种

02

国内典型案件

案件1. 2022年1月,广西“2021.3.19特大走私珊瑚案”犯罪嫌疑人被批准逮捕

2022年1月,北海海关缉私分局办理的“2021.3.19特大走私珊瑚案”的11名犯罪嫌疑人以走私珍贵动物罪被批准逮捕。2020年8月至2021年10月,犯罪嫌疑人与国内货主达成交易协议后,雇请越南人将国内货主所订购的活体石珊瑚,从广西东兴、凭祥中越边境非设关地绕关走私入境,分别交给三个走私保货团伙,再将货物通过陆路、航空等运输方式将上述活体石珊瑚发运至广东、天津、陕西等地。国内货主收到活体石珊瑚后,直接批量转卖或通过实体店、电商平台等零售方式贩卖给全国各地的观赏性水族爱好者,从中以谋取不法利益。目前,已核计出从越南走私入境的活体珊瑚共计10599株,其中经鉴定6213株为石珊瑚目物种,属于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编者观察

不同于此前的珊瑚消费主要集中在首饰、工艺品等制品领域,近年来饲养活体珊瑚装饰水族缸成为新的流行,爱好者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均可轻易购买到来自国外的珊瑚品种。其中不少珊瑚来自于合法的人工繁育,但也有大量珊瑚是像此案中一样自境外走私入境后非法销售,值得注意。同时,饲养活体珊瑚高度依赖的“活石”其实为海底珊瑚礁石,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部分。目前“活石”滥采的情况较为严重,将对海洋环境产生不可估量的损害。

案件2.2022年2月,大连特大非法收购出售薮猫狞猫美洲狮案宣判

2020年底,犯罪嫌疑人柳某通过在网络平台展示薮猫、狞猫、豹猫等野生动物吸引网友,从而达到非法收售获得暴利的目的。法院经审理查明,柳某的犯罪事实共有14起,违法所得人民币137.9万元,共计非法出售薮猫14只、狞猫6只、美洲狮2只,介绍出售长臂猿1只,非法收购薮猫1只、狞猫2只、豹猫1只。上述动物被销售至河北、天津、上海等十余省和直辖市。饲养和交易过程中,造成12只动物死亡。最终柳某获刑10年零6个月。

图片

编者观察

近年来,饲养野生猫科动物作为宠物因为短视频平台上的流行视频而成为不少人的追求,此类案件层出不穷,诸如此前引发网络热门讨论的上海薮猫案。这起案件中,柳某同样是通过网络平台吸引顾客达成交易,因而对于网络平台的管理和对网络线索的追查尤为重要。根据对短视频社交平台上薮猫卖家的观察,大多数卖家都自称专业猫舍,可以从欧美、俄罗斯等地进口品种猫,将普通宠物家猫和野生猫科动物共同展示出售。此案中的柳某亦是如此。

此案中大量的动物都未说明其来源,仅有一笔交易柳某供述为自一乌克兰女子处联系购买,而后直接从国外直接发到云南昆明机场。有较大可能此类卖家将野生猫科动物伪报为宠物家猫从而进行走私。有证据显示此类猫舍在东北地区较多,或有可能由于俄罗斯、乌克兰等地较为流行饲养野生猫科动物,东北地区因“地理优势”“引进”货源较为方便。这些现象值得属地执法部门给予重视。

案件3.2022年2月,新冠疫情期间从中越边境非设关地走私羚羊角的犯罪嫌疑人被批捕。

2021年10月至12月期间,犯罪嫌疑人张某等6人为牟取非法利益,在新冠疫情期间,无视疫情防控规定,故意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管,从中越边境广西东兴市北仑河的非设关地接驳走私入境的羚羊角,尔后再组织运往广东、玉林等地交货。2021年10月30日和12月20日,该团伙走私入境的羚羊角被缉私民警当场查获,共缴获羚羊角共计1163根。经鉴定,被缴获的羚羊角均为高鼻羚羊角,高鼻羚羊属国家I级保护动物,经济价值高达9000万余元。近日,防城港市检察院以涉嫌走私珍贵动物制品罪批准逮捕上述犯罪嫌疑人。

图片

编者观察

近年,随着海关部门在各口岸监管现场执法力度的加大,不少非法野生动物贩卖者转向自非设关地偷运。在广西、云南的中越边境便道、界碑、界河处偷运更是成为了主要走私形式。

此案中,哪怕是在新冠疫情期间,由于疫情防控对于边境管理加强时,犯罪嫌疑人仍旧试图走私。近来,随着我国边境防疫管控的持续加强,对人员和物资的跨境流动管理愈加严格,预计一段时间内,通过中越边境非设关地偷运走私野生动物的风险也将随之降低。

案件4.2022年2月,“307”鹦鹉蛋走私大案在广东汕头二审维持原判

2018年6月1日,汕头海关缉私局开展代号为“307”的打击濒危野生动物走私集中收网行动,摧毁任某等人夹藏走私进口鹦鹉蛋孵化出售牟利的走私网络,抓获10名犯罪嫌疑人,查扣567只黄冠鹦鹉、金刚鹦鹉、巨嘴鸟等珍稀鸟类动物。落网前,任某在佛山经营鹦鹉养殖场,但一直未取得任何相关许可证。从2017年5月至2018年6月,任某等人分别购买并走私濒危野生的鹦鹉蛋3200多颗和近400颗。他们疏通泰国曼谷机场工作人员,逃避机场安检和海关检查,私自携带或通过他人携带鹦鹉蛋入境销售或孵化成鹦鹉后销售给国内客户。一审判决,任某等7名被告人均犯走私珍贵动物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至2年6个月不等的刑期,并处罚金。任某等不服市中院的判决,向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省高院审理后,裁定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图片

图片

编者观察

因非法出售、收购人工繁育的鹦鹉被判刑的案例近年来引发诸多关注和同情,然而并不是所有的鹦鹉的人工繁育都可以摆脱对于野生种群的依赖。每年非洲、南美、东南亚等地的鹦鹉盗猎案件仍旧频发,不少野生鹦鹉或鹦鹉蛋都被走私并销售至其他国家繁育场作为种源。

目前我国活体鹦鹉走私主要来源于缅甸、越南、泰国等地,鹦鹉蛋则来源较广,曾有自南美洲尼加拉瓜获得鹦鹉蛋后,辗转亚洲、欧洲、北美洲,最终自我国香港地区乘坐高铁入境的案例。因此,在保障鹦鹉养殖场和爱好者利益的同时,应该限制可加载专用标识的鹦鹉种类,并严厉打击“洗白”非法野捕、走私鹦鹉的行为。

案件5.2022年3月,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警方破获一起非法狩猎野生动物大案

近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公安局环食药侦大队成功斩断一条辐射多省市的专门从事非法捕猎、收购、销售野生动物的地下灰色利益链条,一举破获关联的非法狩猎、掩饰隐瞒犯罪案件12起,在内蒙古、陕西、山东、河南、河北五省抓获犯罪嫌疑人60名,收缴越野摩托车、改装的强光灯头盔、网套等各类非法狩猎工具100余件,放生“国家三有保护动物”草兔活体155只,查明非法狩猎野生草兔数量25,600余只,涉案金额308万元。

图片

编者观察

“禁食令”颁布两年后,不少地区的非法食用野生动物案件数量呈明显反弹趋势,值得注意。此起案件较为不同的是,主要猎获物为草兔,作案工具包括越野摩托车、强光灯头盔等,因此非法狩猎者的最主要动机可能为狩猎娱乐,销售野生动物食用可能为狩猎副产品。

以摩托车追逐、强光灯照明、猎狗围捕、弹弓/弓箭捕杀等夜猎方式目前成为了一部分人追求的娱乐方式,在一些直播平台常见所谓“户外主播”直播、教授这类夜猎方式,有着极其恶劣的示范作用,应该依法予以打击。

03

境外典型案件

案件1.2022年1月,印度机场海关截获了大批正准备运往马来西亚的印度星龟

2022年1月4日,印度钦奈机场航空货运海关人员在位于钦奈机场附近的航空货运出口仓库,截获了大批正准备运往马来西亚的印度星龟。该批货物在航空运单上申报的内容为230公斤活蟹。但是对货物的检查中发现,这批总计13个泡沫箱中有7箱装有多达1,364只活体野生印度星龟。2021年8月,亦有2,247只野生印度星龟通过同样的方式,在运往泰国的途中被钦奈机场航空货运海关截获。

图片

编者观察

陆龟也是宠物爱好者呼吁放开管理的主要物种,然而很多品种的陆龟仍旧野捕盗猎严重。一般而言,陆龟主要还是通过人身夹带和航空寄递的方式,少量多次进行走私。

如此大批量的通过航空货运走私陆龟的案件较少,淡水龟鳖通过航空货运渠道,伪报为水产品进行较为常见,如2015年11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在自印度尼西亚进口的申报品名为青蟹的货物中,查获走私龟类2000余只,其中包含白斑池龟、安布闭壳龟、猪鼻龟等濒危物种。

案件2.2022年2月尼日利亚海关近期以来第四次截获大批量穿山甲甲片和象牙制品

2022年2月2日,据尼日利亚海关总署消息,他们在拉各斯的 Lekki 地区从一辆登记号码为 KRD 541 HH 的锡耶纳公共汽车上缴获了十五袋总重839.4公斤穿山甲鳞片和四袋总重145公斤的象牙,总价值31亿尼日利亚奈拉(约合人民币4,810万元)。

图片

(图片为新华社英文报道)

编者观察

该案是近13个月以来,尼日利亚海关和野生动物保护组织WJC(Wildlife Justice Commission)合作开展的第四次大规模野生动物制品缉获行动。据WJC称,近几次查获均来自于同一野生动植物非法贩运网络,该犯罪网络主要在尼日利亚和中非其他地区运作,对2018-2021年间50% 以上的全球象牙和穿山甲大额截获负有责任。

这几次查获中1月时,越南海关查获的来自于尼日利亚的6.2吨穿山甲甲片和456公斤象牙亦和该团伙有关联。此外,华盛顿大学一项针对查获象牙的DNA研究也揭露,过去17年间在12个非洲国家罚没的49批次的象牙都存在内在联系,可能与特定几个相互关联的跨国犯罪组织有关。

案件3. 2022年2月南非警方在约翰内斯堡查获被非法持有的29根犀牛角

2022年2月17日南非警方正在跟进一起发生在2021年9月的非法持有犀牛角案件时,根据相关调查搜查了约翰内斯堡以东的一处住宅区。发现了包在塑料袋里随时可以分发的行李箱,并在行李箱中找到了用厚重锡纸包裹的29只总重51.94公斤的犀牛角,总价值600万南非兰特(约合人民币250万元)。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编者观察

自2014年来,在南非被盗猎的犀牛数量持续下降,2020年这一数字的下降尤为显著,这被认为是疫情期间的居家封锁国际贸易暂缓等现象带来的结果,但2021年对犀牛的盗猎出现了明显的反弹,451只犀牛在南非被猎杀,较2020年增长了13%。IFAW记录到的2021年南非非法持有、交易和走私犀牛角的案件数量也明显增多,不少案件为涉及到数十个犀牛角的大案。其中主要的走私方式为境外寄递或航空货运夹藏,新闻中提到的目的地包括马来西亚(最多)、越南和中国山东。

案件4. 2022年3月,越南海关查获44.2公斤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鱼鳔

3月19日,越南胡志明市海关报告称,在新山一国际机场边境出入口查获了44.2公斤藏在冷冻货物中的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鱼鳔。该货物始发于墨西哥,于2021年底运至美国,并通过新山一国际机场边境出入口运往越南。货物收货人为Thinh Phu海产品贸易有限公司,在货物到达后超过90天未有人前来收货。

图片

图片

编者观察

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鱼鳔又被称为黄金鳘,因其来源于极度濒危的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即麦氏托头石首鱼,学名 Totoaba macdonaldi,CITES Appendix I,禁止商业贸易),因其稀缺性而成为非法盗猎者走私的对象。

2018-2019年发生于我国的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鱼鳔走私案多为人身或行李夹带自墨西哥乘机中转后入境,新冠疫情后未见有类似的人身夹带案件,但我国香港地区屡次在航空货物中查获加利福尼亚湾石首鱼鱼鳔,甚至不同于传统的走私鱼鳔干制品,还有新鲜鱼鳔以水产品名义申报夹藏在鱿鱼中试图走私入境。

此外,广西防城港还曾查获一起电动三轮车从边境线的小道走私海马干及石首鱼鱼鳔的案件,结合此次越南海关的查获,走私分子可能转移至以越南为中转地走私。

阅读 2326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