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思想评论 > 综合评论

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记者观察)

媒体: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内详
专业号:当归 2022/3/3 17:49:59

在南非西北部的一家犀牛孤儿院,工作人员正在照料一只被切掉角的犀牛。本报记者 吕 强摄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大力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尤为重要。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修改完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多方合力推动野生动物保护,共建万物和谐的美丽家园

哥斯达黎加

发起“停止与动物自拍”倡议

本报驻巴西记者 朱东君

茂密的丛林里,一只美洲豹静静站着,偶尔扭头张望,尾巴轻摇。几个月前,哥斯达黎加奥萨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监测相机捕捉到了一只美洲豹的身影,这只雄性幼豹约两至四岁大。“过去6年保护区从未监测到未成年美洲豹,此次发现很有意义。”保护区负责人劳拉·里韦拉说。美洲豹居于食物链顶端,其种群状态良好也表明当地生态系统完整健康。“这也再次证明了国家公园的价值和重要性,公园构筑的生态系统有助于保护标志性物种。”

奥萨保护区位于哥斯达黎加最南端,保护区内分布着若干国家公园和动植物保护区,其中的科尔科瓦多国家公园被称为“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之地”。在4万多公顷陆地和5000多公顷海洋范围里,集中的生物物种约占全球已知总量的2.5%。低地雨林与海洋在这里交汇,还有高山森林、红树林和沼泽等多种生态系统,两栖、爬行、哺乳动物以及鸟类、鱼类和昆虫种类繁多,其中包括美洲豹、角雕、绯红金刚鹦鹉、貘和大食蚁兽等珍稀物种。在葱郁丛林中的小径上徒步,游客可以体验原生态的自然环境,收获与野生动物偶遇的惊喜。

科尔科瓦多国家公园成立于1975年。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哥斯达黎加认识到保护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出台《森林法》遏制快速上升的毁林趋势,并大面积复种,建立起包括国家公园以及森林、野生动植物、湿地和海洋等多种类型保护区在内的国家保护区体系,覆盖面积超过国土总面积的1/4。

在不同保护区之间,哥斯达黎加还建立起40多条生态走廊,覆盖约33%的国土。在这些人类和自然共享的空间里,动植物可以自由迁徙和扩散,免于局部灭绝,当地民众也有更多机会参与到生态旅游等可持续发展项目中。哥斯达黎加生态走廊项目协调人杰罗·桑乔认为此项工作很有意义,“我们已经观察到不少动物利用了生态走廊迁徙,包括浣熊、貘、虎猫、美洲豹以及其他鸟类。”

凭借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哥斯达黎加在上世纪90年代赢得了“世界生态旅游首选目的地”的声誉。目前,超过60%的外国访客在哥斯达黎加体验与生态旅游直接相关的活动。国家公园是该国发展生态旅游的重要基石。今年8月,在纪念该国国家公园体系建立50周年之际,圣卢卡斯岛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成为该国第三十个国家公园。“保护野生动植物是设立国家公园的初衷。随着环境的改善,其他收益逐渐显现,旅游业也得以发展。”全球环境基金主席、哥斯达黎加环境和能源部前部长卡洛斯·罗德里格斯说。

“作为环境议题的重要参与国,培养和鼓励野生动物保护者是我们的目标和职责所在。”哥斯达黎加环境和能源部副部长帕梅拉·卡斯蒂略表示。去年,哥斯达黎加发起“停止与动物自拍”倡议,呼吁游客避免拥抱、抚摸和喂食野生动物。官方建议游客自拍时可将毛绒动物玩具作为替代,并在发布的照片上标注这不是与真实动物合影。事实上,哥斯达黎加也是少数立法规定只有在救治和必要的科学程序中才可以直接接触野生动物的国家之一。世界动物保护协会负责野生动物工作的罗伯托·别托评论说:“哥斯达黎加提出这项倡议很有担当,是区域和全球范围内负责任的生态旅游引领者。”

(本报里约热内卢电)

欧盟

将森林“还给”野生动物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方莹馨

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市中心东南约10公里外,有一片占地超过4400公顷的苏瓦涅森林。它既是城市绿肺,也是100多种鸟类以及獐鹿、狐狸、松貂、河狸等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行驶在贯穿苏瓦涅森林的布鲁塞尔环路上,记者看到,路两旁架起约2米高的围栏,网格下密上疏,将森林里的两栖动物和哺乳动物保护起来。

这是欧盟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一个缩影。此前,由于区域内有若干繁忙的交通干线,苏瓦涅森林被切分成众多零散区域,野生动物栖息地呈现破碎化趋势。据比利时法兰德斯大区自然与森林管理局介绍,不少哺乳动物在“横穿马路”时被过往车辆碾压,避光性动物饱受车灯和路灯的干扰,而来这里远足、慢跑、骑行的游客,也在有意无意间影响着野生动物的栖息环境。世界自然基金会欧洲办公室生物多样性高级政策官萨比恩·里曼斯曾表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破碎化和丧失、气候变化等是影响欧盟生物多样性的主要原因。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欧盟推出一系列相关政策指令。其中,《鸟类指令》和《栖息地指令》是保护野生动植物的两个核心指令。《鸟类指令》是欧盟最早的环境立法之一,对所有鸟类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作了全面规定,目前欧盟各成员国已将该指令转化为国内法。欧盟境内的野生鸟类种类超过500种,但只有约32%处于良好的保护状态,该指令规定成员国应为濒危鸟类划定特别保护区,规定威胁鸟类的禁止性活动,明确可捕猎鸟类物种数量。而《栖息地指令》则保护除鸟类以外的其他欧洲物种,并确定了欧洲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以这两项指令为基础,欧盟推出“自然2000”生态保护区网络计划。“自然2000”生态保护区网络由依据《鸟类指令》认定的特别保护区和依据《栖息地指令》认定的特殊保护区组成,是世界最大的自然保护区网络。它覆盖欧盟18%的陆地面积和8%的海域,包含超过2.7万个保护区,苏瓦涅森林就是其中之一。

建设高架桥、围栏、隧道……苏瓦涅森林所在区域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干预措施,将森林“还给”野生动物。高架桥连接两侧森林,保证动物们能够安全“过马路”;桥面边缘高高的路堤为避光性动物遮挡刺眼的光线;桥上种植的鲜花为爬行动物引来昆虫等食物。公路下曾经废弃的管道,经过清理和改造,成为两栖动物和小型哺乳动物“过马路”的地下通道。法兰德斯大区自然与森林管理局区域经理帕特里克·休芬说,这些基础设施扩展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空间,增加了种群数量,增进了动物间的相互联系,对保护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近年来,欧盟与各成员国在“自然2000”计划框架下紧密合作,开展多项行动恢复和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为解决景观破碎化给野生动物迁徙穿越带来的问题,在位于喀尔巴阡山脉的多个保护区,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等国开展跨境合作,重新规划交通设施,开发动物过境道路监控系统;为保护棕熊和狼群,罗马尼亚17个保护区移走超过45公顷阻碍动物穿行的非本地植物灌木丛,并架设电围栏防止偷猎;匈牙利20个保护区开展针对濒危物种白肩雕的保护行动,对其进行追踪监测,并保护其巢穴。有评论指出,“自然2000”生态保护区网络的建立有助于在欧盟境内开展跨境和区域合作,保护濒危物种,为野生动物迁徙和繁育营造更有利的条件。

(本报布鲁塞尔电)

南非

严格训练培养野生动物巡护员

本报驻南非记者 吕 强

凌晨4时,记者跟随3名脸上涂着迷彩的野生动物巡护员匍匐在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的树丛中。一名巡护员刚刚收到信息,过去24小时内,在公园里共计有3名偷猎者被逮捕,3只犀牛被猎杀,1只小犀牛成为孤儿。

在非洲,反偷猎是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内容,训练有素的野生动物巡护员责任重大。克鲁格国家公园是南非最大的野生动物园,大象、犀牛、狮子等多种大型野生动物栖息于此。公园旁的南部非洲野生动物学院是专门培养反偷猎队伍和野生动物巡护员的学校。

直升机在空中盘旋巡逻,一群猎犬飞速奔向可疑目标,巡护员持枪紧随其后……在学校平日的高强度训练中,反偷猎演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面对公园内每天超过7次的偷猎者入侵,我们的工作充满危险,必须严格训练并全力以赴。”该校训练官沃特告诉记者,受训学员需要在野外生活两周,自搭帐篷、自行生火解决三餐、日夜轮流巡逻。

民间公益组织也是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力量。南非东北部巴伯顿地区有一家世界最大的犀牛孤儿院,周围布满了高压铁丝网,可容纳100头黑白犀牛在此接受救治和繁殖。记者到访时被告知需要关闭手机,以防手机定位引来偷猎者。在孤儿院内,很多被切掉角的犀牛在草地上漫步,志愿者们则在一旁医治受伤的小犀牛。“小犀牛失去双亲后,很难在野外独立生活,我们本着‘救援、恢复、释放’的原则救助它们。”孤儿院创始人彼得罗内尔·尼乌沃特告诉记者,野生动物保护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政府部门、社会组织、民众等多方面协同努力,保护共同的地球家园。

南非环境部门近日表示,南非近年来加大了反偷猎、反走私野生动物制品的执法力度,取得重大进展。犀牛被猎杀数连续5年呈下降趋势,今年上半年的犀牛偷猎活动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3%。南非环境事务部长芭芭拉·克里西透露,随着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而实施的封锁措施逐步放开,偷猎活动可能会反弹,需要继续加强反偷猎工作。南非政府已采取追踪犀牛出口供应链的措施,加强国际合作,共同打击偷猎现象。

得益于多年来在全社会推广宣传保护野生动物,南非民众具有较强的野生动物保护意识。在公共场所和旅游景点,常能看到相关标语和号召民众加入野生保护行动的宣传图册,南非的货币也印有野生动植物的图案。

南非有数十个国家级野生动物园,园区内严禁喂食,当动物穿越马路时,所有车辆都会自觉停车耐心等待。一些观鸟区域还专门设置观鸟小屋,游客只能在小屋内保持一定距离进行观赏和拍摄,以免惊扰到动物。民众也养成了游览后把垃圾打包带走的习惯,还有很多志愿团体会定期去动物园和海边清理垃圾。

国际巡护员联盟主席肖恩·威尔莫尔表示,非洲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危险而艰巨,需要来自国际社会的更多帮助。

(本报约翰内斯堡电)

日本

形成多层次保护与管理法律体系

本报驻日本记者 刘军国

秋收时节,漫步在长野县伊那市郊区,刚刚收获过的农田里,一些白菜、萝卜零星点缀,远处的柿子树叶子已落尽,饱满的柿子挂在枝头分外显眼。“农田里的蔬菜和树上的果子是特意留下的,为了让野生动物在严寒的冬天也能轻松找到食物。”当地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小原茂幸向记者介绍道。

在日本的许多城市郊区与农村地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存的理念已融入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公路边立着画有动物的警示牌,提醒此处有动物出没。路遇动物过马路,司机会停车避让;当有动物沿马路行走时,司机也会放慢车速。

日本民众积极参与野生动物保护,与日本相关法律体系完善密不可分。目前,基于环境与生态保护、维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安全、生态平衡等多元理念,日本已形成了以《鸟兽保护管理法》为核心,包括《生物多样性基本法》《濒危野生物种保护法》等法规在内的多层次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法律体系,并在“有限利用”原则下对野生鸟兽利用进行全过程精细化严格规制。

《鸟兽保护管理法》将野生鸟兽分为特定鸟兽、稀少鸟兽等多个类别,对其实施差别化保护与管理。根据该项法律,除依法进行的狩猎和在农业林业活动中不得不实施的猎捕之外,原则上禁止猎捕、杀伤野生鸟兽或获取鸟蛋。未经许可猎捕野生动物的行为,将被处以1年以下有期徒刑或100万日元(1人民币约合15.6日元)以下的罚金。

1992年出台的《濒危野生物种保护法》设置了包括鸟兽保护区、自然公园、天然保护区、野生动物栖息地在内的自然保护区制度,保护区具体范围根据当地生态情况和野生动物分布进行划分。其中国立自然公园的管理注重借助社会力量,在环境整治、驱除外来物种、动物调查等工作中吸纳社会团体和志愿者参与,以推动运营工作有效展开,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促进志愿者团体和社会组织发挥教育功能。

有法可依,还要有法必依。日本中央政府负责制定修改野生动物保护的法律法规,而都道府县等地方政府则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本地区特色的鸟兽保护管理计划,并推动落实。日本各个都道府县政府都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本地区的鸟兽保护管理计划,还详细列出诸如发现野生幼鸟、受伤野生动物等具体应对措施以及联系方式。

“除了保护好鸟兽等野生动物,还要重视实现生物多样性,确保生态平衡。”日本环境省官员对本报记者说。近年来,日本不少地方野猪和野鹿种群数量迅速增加,给当地生态平衡和农业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日本政府正在鼓励民众按照法律许可进行狩猎,以实现野生动物各个物种间的生态平衡。

(本报东京电)

版式设计:蔡华伟

阅读 2537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