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研究报告发布 | 气候变化风险新常态下的应急慈善与社区韧性论坛成功举办

媒体:原创  作者:老牛基金会
专业号:老牛基金会 2024/12/12 14:00:02

11月24日上午,“气候变化风险新常态下的应急慈善与社区韧性”平行论坛在杭州阿里巴巴西溪园区C区205会议室举行。本次论坛由基金会救灾协调会、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包头市益民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旨在探讨气候变化下各类主体的慈善行动,推动多元主体参与和多元治理,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论坛吸引了来自政策制定者、行业研究者、实践行动者以及企业的技术开发者等150人次参与,共同探讨了气候变化在互联网平台、应急阶段、社区场景中的慈善工作。

活动背景

基于2021年郑州“7.20”特大暴雨自然灾害,老牛基金会与壹基金共同发起“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应对策略研究与实践”项目,通过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环所、北京师范大学风创中心等科研机构合作,探索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适应气候变化的社会组织突发事件应对策略,同时实施“安全家园·老牛生命学堂”社区慈善项目,针对河南受灾地区开展社区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普及与应急响应能力建设。该项目完成了气候变化主题系列研究成果(点击阅读)并推动在河南全境实施了318个社区试点。

新修改的《慈善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社区慈善事业。”2023年,在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指导下,老牛基金会与壹基金发起内蒙古全区“社区赋能支持计划”,联合成都蜀光社区发展能力建设中心等专家团队和呼和浩特市慈善总会、包头市益民公益基金会等在地伙伴机构开展社会组织赋能培训和社区慈善项目资助。

为增进行业交流互动、构建合作共同体,促进项目案例经验模式的学习借鉴,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4年会”为契机,以基金会救灾协调会为平台,活动主办方邀请关注气候变化、应急慈善、社区慈善等相关主题的机构共同参与了本次平行论坛,交流探讨适应气候变化下的慈善行动。

报告发布

活动期间,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杨雨春代表“气变项目”组委会发布了“气候变化背景下社会组织参与自然灾害应对策略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系列研究成果,包括《气候变化背景下自然灾害应对策略研究报告》(综合报告2024),简略版《适应气候变化的自然灾害应对策略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和《适应气候变化的自然灾害应对策略与路径》(手册),并对项目合作背景、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的关联、自然灾害应对策略,以及研究报告的逻辑架构进行了简要介绍。

嘉宾致辞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原一级巡视员孙桢在致辞中指出:气候变化已升级为“星球级别的气候危机”。新时期气候和慈善这两个事情在我国发展的轨道上走到了一起,气候慈善来的正是时候。气候慈善不仅要支持点多面广的基层的具体活动,还要支持政策性推动活动。引入和推广PPPP模式(政府-企业-慈善合作模式)十分重要。

主旨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强教授在主旨发言中提到:人为因素导致自然变化正在加速,气候风险新常态下需要多元治理。在气候变化议题中,慈善角色至关重要且多面,要在现有的国家战略框架下,推动充分发挥现在的政策共识。慈善参与气候应对的路径包括资助气候变化相关项目、支持创新解决方案、倡导政策与制度变革、提高公众意识与教育等。当极端天气成为平常,当应急事件成为常态,公开募捐之外,还可以从政策受众向创新共同体的转变,社会力量参与其实是促进社会公民意识提升的路径,我们需要构建长期合作关系,加强沟通交流,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共同呼吁和不断开展公众的倡导。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许吟隆教授聚焦“气候变化灾害风险下的适应性行动”,阐述了气候变化致极端天气频发原理。以二氧化碳浓度、全球升温及降水变化等数据解释了1.1度升温背后能量聚集与危害。通过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案例,介绍了气候变暖与自然灾害的关系、解析气候风险适应性行动路径,预判气候风险未来变化趋势,提出适应气候变化风险应对的多种路径,包括基础设施、工程、生态、管理等措施。建议社会组织可加强自身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活动,结合自身优势,开拓新的适应项目,发起倡议、引领未来公益工作方向,促进适应气候变化合作。

01.案例:互联网慈善

——  创新驱动,连接需求与资源

腾讯公益基金会梁旨君分享了腾讯在应急救灾中的探索,以受助人需求为出发点,思考如何通过互联网技术提升灾害管理和应急效率。

快手企业社会责任高级总监杨洪跃介绍了快手在数字公益和技术公益方面的实践。快手其短视频和直播业态在连接人与人、人与产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还介绍了幸福乡村带头人,AI 大模型可灵和 AI 虚拟人直播工具(女娲)在公益领域的应用等项目案例。

中国志愿服务联合会新媒体志愿服务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艳峰分享了在公益传播方面的创新尝试。指出应对互联网时代公益传播挑战,为突破困境,搭建平台,汇聚KOL、新媒体从业者等力量,通过培训赋能等公益活动,推动公益组织与网红合作。

02.案例:应急慈善

—— 传统业务创新拓展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灾害救援项目部主任杨加雯分享了救灾领域的工作实践。在气候变化影响下,全球灾害频发,基金会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参与乡村灾害治理全链条。基金会以“防救结合、多元协同、科学理性、重建发展”为理念,围绕防灾减灾、备灾、救灾和过渡安置、灾后重建四个方面展开,开展了如“向灾害 SAY NO” 活动、校园减灾教室项目、乡村应急小站项目等。

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赈济救护部廖玲介绍了灾害管理全流程构建的项目体系,注重灾前机制搭建和能力提升,灾中关注人道救助。在应对气候变化新常态下,对项目进行升级,如博爱家园项目聚焦社区韧性建设,依据减灾公式提升社区治理和抗灾能力;赈济家庭箱项目由灾后向备灾转变,基于红十字赈济救援工作机制,实现物资精准投放等。此外,基金会还与腾讯共创爱心云备灾、救灾券项目,将人道救助与数字科技创新支付相结合,提升社区韧性,探索社会组织在数字时代的作用。

京东零售公共行业总监安柏楠介绍了京东在公益领域的能力和合作意向。京东零售政企事业部具有强大的数字化服务能力,年度合作量大面广,与众多企业和机构合作。希望将其技术能力赋能给基金会,包括解决公益采购问题的技术、大数据、商品 服务、价格管控和库存履约能力等,如提供清晰的采购报告、分析受捐人喜好、确保价格合理透明、快速调动物资等。京东将社会责任纳入业务体系,其仓库可作为国家应急管理体系一部分,未来希望与基金会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应对灾害,还为志愿者提供福利,助力公益事业发展。

03.案例:社区慈善

—— 聚焦社区,提升韧性与可持续发展

壹基金项目高级经理喻东分享了在社区层面,通过应急培训、物资配置、队伍建设等工作提升社区灾害应对能力,目标是增强社区的社会资本和人与人的链接。2021 年河南洪涝灾害后,壹基金与老牛基金会、农科院、北师大合作开展气候变化研究与社区实践,将安全家园项目从单纯的减灾项目转变为“适应气候变化的项目”。壹基金与老牛基金会合作还开着“社区赋能支持计划”强调对伙伴的赋能培养,激发和支持社区伙伴的创新实践,推动社区减灾和适应气候变化等工作。

爱德基金会社区发展与灾害管理项目主管束俊松分享中介绍了四川平武关坝村的项目案例。2022 年平武水灾发生后,爱德基金会启动 “社区小微灾害自主风险管理”项目试点,联合在地伙伴,通过与村委会、村民多次开会讨论,成立工作专班,推动以村民为主体进行灾害风险调查与分析、制定应对方案,最终形成行动方案并实施。该项目注重提高社区自主应对风险的能力,尽管资源有限,但通过长期的社区参与和能力建设,使社区意识到并发挥自身在气候变化适应和可持续发展中的主体作用,并展开行动。

对话交流

—— 共话社区慈善生态发展

圆桌对话由包头市益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梅琦主持。成都市武侯社区发展基金会秘书长李济舟、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公益研究院慈善研究中心主任赵延会、内蒙古老牛慈善基金会高级项目经理杨雨春、千禾社区基金会气候项目主管黄家铭就“社区慈善”主题参与了讨论。大家围绕“气候变化视角下社区慈善”的源起、动机展开交流。李济舟认为社区慈善应服务基层治理,打破专业和话语壁垒,融入党政话语体系,利用信托工具推动气候议题在社区的触达;赵延会介绍了研究院在社区慈善研究和试点项目方面的工作;杨雨春分享了老牛基金会自2004年底成立以来在公益慈善领域的实践和探索。就气候变化背景下社会组织如何有效参自然灾害应对和社区慈善等话题与伙伴们共同交流学习。分享了老牛基金会尝试“从根源解决社会问题”的项目理念,以及在“气变项目”和社区慈善方面的应用和探索。希望能够与行业伙伴们互学互鉴、共同推动在社区慈善方面的创新实践;黄家铭阐述了千禾社区基金会关注气候变化议题的原因,包括使命愿景、议题紧迫性和社区需求调研结果。

论坛总结

活动最后,基金会救灾协调会理事长、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秘书长李弘对论坛进行总结。强调气候变化与灾害密切相关,论坛探讨了应对策略和实现路径,发布了报告,体现了多元主体合作的重要性。面对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持续探索多元合作模式,推动气候变化议题下的高效实践。他还呼吁更多基金会加入基金会救灾协调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阅读 374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