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评论 > 综合评论

世界候鸟日|水润万物,守护水鸟之道

媒体: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作者:内详
专业号:中国沿海湿地保护网络 2023/6/5 17:53:05

今天是2023年第一个世界候鸟日,主题为:“水:鸟类生命之所系”。水是鸟和人类共同的生命源泉,同时鸟又以不同形式影响着人类文明(提供食物、文字符号、崇拜对象)。人类面对水和鸟,正在从最初的利用、崇拜转变为过度利用缺少反思和尊重,而在当下,把握三者关系的主动权在人类手中。

图片

图注:群鸟从水面飞过,出处:WMBD官方网站

https://www.worldmigratorybirdday.org/2023/resources

 

爱的苦痛,像澎湃的大海,在我的生命里放歌;

而爱的快乐,像鸟儿在花丛中吟唱。

Love’s pain sang round my life like the unplumbed sea;and love’s joy sang like birds in its flowering groves.

---【印度】泰戈尔《飞鸟集》

在泰戈尔的诗句里,因为水和鸟的存在,人类得以用优美的语言描述爱。今天是世界候鸟日,因为对大自然的爱,水、鸟、人又一次联系起来。

图片

图注:内巴蒙捕禽图,约公元前1350年,出土于今卢克索附近的墓葬群,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出处:大英博物馆官方网站

https://www.britishmuseum.org/collection/object/Y_EA37977

作为人类艺术史早期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在古埃及的墓葬壁画内巴蒙(Nebamun)捕禽图中,五彩斑斓的群鸟吸引着人们的目光。画面中,内巴蒙站在一条小船上,左手拿着木棍,右手抓着“一把”苍鹭。苍鹭在这里是诱鸟,这种性格严谨的鸟可以迷惑其他鸟,在捕鸟前,古埃及人将它们的腿绑在池塘边的树桩上,路过的鸟一但放松警惕,就会不幸落入捕鸟人的圈套。轻盈的线条和明丽的色彩交织着,仿佛听得见鸟儿翅膀相互拍打的声音。

图片

图注:内巴蒙捕禽图细节,这里内巴蒙手握3只灰鹭,诱捕其他水鸟,出处:大英博物馆官方网站

https://www.britishmuseum.org/collection/object/Y_EA37977

这片残损的壁画来自3000多年前的一座古埃及墓葬(约公元前1350年),它描绘的是墓主人对往生世界的想象。这个理想世界的图景里,有人,有湿地,还有鸟。

时间来到2023年,在今年世界候鸟日的主题海报上,群鸟毕至的景象又一次出现了。这一次,缤纷的鸟儿们不再是人类猎捕的对象,它们集中出现在这里,是为了诠释今年候鸟日的主题 “水:鸟类生命之所系”(“Water: Sustaining Bird Life”)

图片

图注:2023世界候鸟日官方海报,出处:WMBD官方网站

https://www.worldmigratorybirdday.org/2023/resources

当世界候鸟日(Word Migratory Bird Day,WMBD)走到第18个年头,这个以保护候鸟及其栖息地为宗旨的纪念日,第一次将另一个自然保护的对象当作了自己的主题。而这个对象也不遑多让,因为它是“水”。

图片

图注:夕阳中立在水中的鸟群,出处:WMBD官方网站

https://www.worldmigratorybirdday.org/2023/resources

水孕育人类文明,也维持着鸟类的生命,而作为地球上最擅长飞行的物种,从人类文明的曙光初现开始,鸟类就和水源地一起塑造了人类的集体记忆。今年的候鸟日主题恰是在提醒我们,是时候思考一下水、鸟、人的关系了。

水为迁徙中的鸟群提供补给、休息和繁殖的机会,也通过间接的途径为鸟儿们的生命提供养料。

图片

图注:赤颈鹤,出处:Global Flyway Network

https://teampiersma.org/birds-in-india/

对于像非洲硬尾鸭(Oxyura maccoa)和卷羽醍醐(Pelecanus crispus)这样的候鸟,湿地和开放的水域为它们提供了迁徙途中所需的越冬和繁殖场所。对另一些鸟来说,水的参与构成了它们特定的栖息地,比如,勺嘴鹬(Calidris pygmaea)选择滩涂越冬,蓝翡翠(Halcyon pileate)偏爱近海地区的红树林, 而赤颈鹤(Antigone antigone)往往在那些季节性泛滥的地区筑巢。

图片

图注:美杜姆鸭群图(Meidum Geese),约公元前2575~2551年,现藏于开罗埃及国家博物馆。因其栩栩如生的表现力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古埃及文物之一,被誉为“埃及的蒙娜丽莎”,出处:《开罗埃及博物馆》,译林出版社,2015年。

除了直接维持鸟儿们的生命,水也滋养了鸟类生存所需的其他动植物资源。家燕(Hirundo rustica)果腹的昆虫,棕煌蜂鸟(Selasphorus rufus)依赖的产蜜植物,震旦雅雀(Calamornis heudei)栖息的芦苇荡,欧斑鸠(Streptopelia turtur)喜爱的河边树林,全都离不开水。

而对于北极海鹦(Fratercula arctica)、漂泊信天翁(Wandering Albatross,Diomedea exulans)和其他海鸟们,大海就是它们的家园,而海洋意味着地球上97%的水。

图片

图注:等待被环志的震旦鸦雀幼鸟,拍摄者:杨森

在候鸟们环球旅行所途经的9大迁飞区中,湿地和水源无疑是吸引群鸟落地的重要因素。而世上的真理总是相通的,受到水源地分布的影响,那些鸟儿们集中飞抵的地点,往往也是早期人类文明的发祥地。

图片

图注:全球9大候鸟迁飞区示意图,出处,EAAFP,https://www.eaaflyway.net/the-flyway/

西亚-东非迁飞区(West Asian-East African Flyway)路过了孕育出两河文明的新月沃地,古埃及也在这条线路上;沿安第斯山脉延伸的印加文明区域与密西西比美洲迁飞区(Mississippi Americas Flyway)部分重叠;而我们最熟悉的华夏文明则同时容纳了9条线路中的4条,其中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East Asian-Australasian Flyway,EAAF)是诸线路中鸟类数量和多样性最高的一个。

图片

图注:世界早期七大文明地理位置示意图,出自:【加拿大】布鲁斯 G.崔格尔,《理解早期文明: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

假如我们将目光投向工业文明到来之前的世界,就会惊奇地发现,鸟类对人类文明的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

古埃及人不仅在渔猎生活的图景中刻画鸟,它们还把鸟的形象纳入到了象形文字的体系里,将猎鹰、朱鹭、秃鹫、鸭子这些古埃及人生活中常见的鸟类图像印刻进人类的集体回忆。从此,鸟类开始成为人类书写历史的载体,成为文明的记录者和见证人。

图片

图片

图注:金荷鲁斯嵌饰,公元前4世纪,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是一个复合象形文字,上方的猎鹰是荷鲁斯神,它脚下的符号代表黄金,这两个符号分别是可以诵读的独立象形文字,二者的组合称为金荷鲁斯。通常出现在法老的名字之前。出处:大都会博物馆

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547556?deptids=10&high=on&ft=hieroglyphic&offset=0&rpp=40&pos=3

在伽迪纳(Alan Gardiner)编制的象形文字语法手册里(Egyptian Grammar),鸟类符号或是鸟类相关局部的符号不少于62种(作者按:数据来自书中象形文字符号列表部分,G类54种和H类8种)。后世学者已经知道,秃鹫符号可以对应拉丁字母中的“A”,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征服者亚历山大(Alexander the Great)的象形文字名字里,排在最前面的总是一只鸟。

图片

图注:王子午鼎内壁铭文,右起第2列第3字至第5字是“王子午”,是器物主人的名字。王子午鼎,春秋(公元前770~476年),河南淅川下寺2号楚墓出土,共有7件,铭文出自其中最大的一件。图片来自网络。

汉字系统里也从不缺少鸟的元素,战国时期就曾经出现过独出心裁的“鸟篆”体。这种书体会在常用字上附加或融合鸟形装饰,或是通过柔化线条来美化汉字,形成蜿蜒细长的造型。春秋时期率先在湿地资源丰富的楚地出现,目前所知的单字有264个。如果说这是中国最早的艺术字,那么翩翩飞舞的鸟儿就成了空灵美感的老师。

图片

图注:迁徙中的加拿大黑雁,出处:WMBD官方网站

https://www.worldmigratorybirdday.org/2023/resources

从篆书到隶书转变的过程中,原本完全象形的鸟字,以四点水替代了鸟的足,形成了今天繁体汉字中“鳥”的样子。仿佛在提醒人们,鸟儿离不开水,当然,人类也一样。

图片

图注:唐褚遂良临王献之飞鸟帖(局部),唐,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右起第3行“有飞鸟”。出自:台北故宫博物馆官方网站

https://theme.npm.edu.tw/opendata/

在进入文字体系之前,鸟的形象先一步进入了神的领地。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最早可以上溯至公元前4500年,在他们的神话体系里,英雄尼努尔塔(Ninurta)通过打败具有神力的怪兽获得了权威,而这里的怪兽,是可以吞吐水火的巨鸟安祖(Anzu)。安祖鸟的形象可能受到了鹫或鹰的启发,或许这些会飞的猛禽使早期人类感到恐惧,因此战争它成了踏上英雄之旅的必经之路。

图片

图注:夜之女王浮雕(Burney Relief/ Queen of the Night),约公元前1800~1750年,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发现,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画面中的女性人物长着鸟类的翅膀和双足,可能是美索不达米亚神话中掌管冥界的女神埃列什基伽勒(Ereshkigal),出处:大英博物馆官方网站

https://www.britishmuseum.org/collection/image/33323001

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娜的身边常有一只小鸮相伴,在那些女神没有出现的图像中,这只鸮就是女神的象征。小猫头鹰何以能代表女神的原因尚无定论,可能是古人将它们非凡的夜视能力引申成了智慧,也可能是雅典人选择了这种当地常见的鸟代表它们的守城女神。在欧美,猫头鹰至今仍是知识、智慧、洞察力和博学的象征;而雅典娜(Athene)则被用作小鸮属的拉丁名,和小鸮融为一体。

图片

图注:红绘陶瓶,公元前490~480年,现藏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画面中的女性是智慧女神雅典娜,她左手持长矛,右手持头盔,脸朝右站立,在她右边有一只悬停在空中的小鸮。出处:大都会博物馆官方网站

https://www.metmuseum.org/art/collection/search/248181?deptids=13&ft=owl&offset=0&rpp=40&pos=11

有趣的是,在遥远的东方,人们也发现了猫头鹰眼睛大、善观察的特点,并将它抽象成了汉字“觀”的左半边。

图片

图注:纵纹腹小鸮(Athene noctua),©Andrew Parkinson/WWF-UK

不仅如此,鸮的形象也出现在商代殷墟遗址的妇好墓中。因为昼伏夜出,猫头鹰被中国古人看作是沟通人间与冥界的使者,商代人则视它们为祥瑞的神鸟。

图片

图注:妇好铜鸮尊,商晚期(公元前14~11世纪),河南安阳小屯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鸮鸟造型昂首挺胸,憨态可掬的样子惹人喜爱,是青铜时代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品之一。出自: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

https://www.chnmuseum.cn/zp/zpml/kgfjp/202107/t20210728_250872.shtml

其实,早在新石器时期,古代中国人就开始了以鸟为题材的艺术创作。在黄河流域,仰韶文化的鹳鱼石斧罐上,白鹳正圆睁着眼凝视着我们。尽管此时的华夏人还在延续渔猎的生活方式,但这里的鸟已经脱离了具象的形态,具有了象征含义。这种陶器在当时是成人的葬具,它的主人很可能是一位氏族首领,画面中的白鹳和鱼都是氏族的图腾,白鹳代表本族,而它口中衔着的鱼则代表被打败的敌族。

图片

图注:鹳鱼石斧彩绘陶缸,仰韶文化(约公元前5000~2700年),河南临汝县阎村出土,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出处:中国国家博物馆官方网站

https://www.chnmuseum.cn/zp/zpml/kgfjp/202008/t20200824_247232.shtml

图片

图注:水中站立的东方白鹳,拍摄者:许予川

在长江流域,良渚文化发现了鸟形玉雕,河姆渡文化中出现了鸟形纹饰,凌家滩文化则有神秘的玉鹰出土。在各种猜想中,大多数人相信,这代表了古代中国人对鸟的崇拜。最有名的崇鸟图腾可能是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4只鸟围着太阳逆时针飞翔,头尾相续,无始无终。这件黄金饰片出自商周时期的长江上游,也是从商代开始,人们把对鸟的崇拜写进了古史传说里,“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商颂·玄鸟》),商人相信,他们的祖先不是人类,而是一只黑色神鸟。

图片

图注:"双鸟朝阳"牙雕,河姆渡文化第二期(约公元前4300~4000年),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中间的同心圆代表太阳,左右各有一只昂首钩喙的鸟。出处:浙江省博物馆官方网站

https://www.zhejiangmuseum.com/Collection/ExcellentCollection/653zonghepingtaiexhibit/653zonghepingtaiexhibit

图片

图注:玉鹰,新石器时期凌家滩遗址(约公元前3800~3300年),现藏于安徽省考古研究所。鹰首, 翼为猪首形, 胸前的八角星纹可能为太阳的象征。出处:安徽博物院官方网站

https://www.ahm.cn/News/Details/wkt?nid=13083

图片

图注:太阳神鸟金饰,金沙文化(约公元前1250~650年),金沙遗址博物馆藏。出处:金沙遗址博物馆官方网站 http://www.jinshasitemuseum.com/node/197

从史前这一段漫长的自然信仰、万物有灵的时期开始,鸟类一旦进入人类艺术表达的视野,就再也没有离开。几千年过去,物换星移,鸟的迁徙循环往复,人的画技则与日俱增。五代以后,花鸟画渐渐成为文人表达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

图片

图注:桃花山鸟图,宋,佚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用毛笔把每一根羽毛画出来,走向清晰,层次分明,就可以和这只小太平鸟交朋友了吧?

到了宋代,文人“格物以致知”的愿望要求他们身心投入地去观察生活中的一草一木,以此理解万物和宇宙的道理。在那些细致入微的笔触之间,鸟不再仅仅是画家描摹的对象,也记录着人观察天地万物之所感,是画家心灵的映照。看宋人画的鸟,很难不被触动。

图片

图注:秋塘凫雁图,南宋,佚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秋来天气转凉,雁群在水边休憩,有的在发呆,有的在整理羽毛,有的低垂着头,暗自开心的样子,画家会不会也跟着惬意起来呢?

藏在这背后的是宋代理学思想的影响,“民胞物与”、“人与天地一物也”,人类是我的同胞,万物是我的朋友,人与天地万物本是一体。更远些的影响可能来自道家思想,庄子说,“大至德之世,同与禽普居,族与万物并”,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至德”的前提;同时,老子也说,“上善若水”。

图片

图注:雪芦双雁图,南宋,佚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这幅被称为“宋人神品上上”的《双芦雪雁图》中,一双雪白的大雁出现在冬天的水边,世界于是都跟着安静下来。雁的羽毛一丝不苟,羽毛上的积雪洁净轻盈。而寂静之中又隐隐藏着动势,顺着左边大雁的眼光向右上看去,“扑棱棱”,一只翠鸟正从芦苇间飞过。

图片

图注:雪芦双雁图(局部),南宋,佚名,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宋人以肉眼观察鸟所获得的细节,丝毫不输于今人在望远镜中所见到的。那么,今天的人在芦苇荡边举起望远镜,会看到怎样的景象呢?翠鸟的羽毛依旧光线,可是,锐利的喙里衔住的,不一定是鱼。

图片

图注:衔着塑料垃圾的翠鸟,WMBD官方网站

https://www.worldmigratorybirdday.org/2023/resources

衔着塑料垃圾的翠鸟同样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只是这幅画面并不使人愉快,它鲜明地昭示着:人类对水的需求不断增加,以及人为造成的污染和气候变化,正在威胁着许多候鸟赖以生存的水域。世界候鸟日的设立就是希望提高人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并呼吁采取行动保护鸟类及其栖息地。

幸运的是,在以“水”为主题的这个世界候鸟日,对于候鸟保护,我们并非无能为力。水、鸟、人本来就是一体,合理用水不浪费,废物垃圾不乱扔,并尝试用自身的实践去影响身边的人,当我们保护水资源的同时,也是在给候鸟创造更多生机。

图片

图注:保护水资源从而保护鸟类的4种方式,出处:WMBD 官方网站

https://www.migratorybirdday.org/

北宋政和壬辰年农历正月十六日的傍晚,汴梁城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18只仙鹤忽然飞来,绕城盘旋,久久不去,其中两只落在了殿脊上,顾盼相望。城中人都看到了这个神奇的景象,擅长画画的宋徽宗更是把它画了下来,取名《瑞鹤图》。寓意吉祥的仙鹤能否保佑宋代国祚绵长,历史已经给出了答案;而作为“北方水乡”的汴京城,一定是仙鹤喜爱的地方。

又一个千年过去了,这样的景象还会再现吗?

图片

图注:瑞鹤图,北宋,赵佶,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

撰文:金玉华

排版:XII

参考资料:

1.世界候鸟日官方网站

https://www.worldmigratorybirdday.org/

2.EAAFP官方网站 https://www.eaaflyway.net/

3.张东华,《格致与花鸟画》,中国美术学院,2012

4.文中引用的古代绘画作品,除特殊注明的,均引自中华珍宝馆 https://ltfc.net


红树林banner

 

阅读 1920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