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在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当第一缕春风轻柔拂过这片广袤湿地,关乎千里“鹮”缘与生命延续的动人故事正在上演。这里,已成为朱鹮繁衍生息的重要家园,处处洋溢着生机与希望。
跨越千里:“孤勇者”的归家与重逢期待
近日,黄河口朱鹮野化研究基地监测显示,编号162的朱鹮于3月19日开启了一场史诗级的迁徙之旅。这只雌性朱鹮从山东省东营市利津盐窝出发,历经整整7天,跨越千里,最终于3月26日傍晚飞抵山东东营垦利区。
朱鹮迁徙路线
162号朱鹮在迁徙过程中展现出了惊人的能力。卫星追踪系统显示,它于3 月19 日清晨振翅而起,勇敢地横跨渤海湾,途中经过天津滨海新区、河北盐山县,并于21日顺利进入山东滨州境内。在随后5天的飞行时间里,它以日均40至80公里的速度翱翔,时而穿梭山林,时而停歇湿地,时而掠过农田,全程巧妙避开人类密集区,选择林地、湿地、农田作为停歇地。科研团队表示,这一现象有力地证明了野化朱鹮已具备自主选择栖息地和有效规避风险的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162号朱鹮与同为黄河口朱鹮野化基地在2024 年10月放归的首批个体159号雄性朱鹮,有着一段特别的故事。自放归初期,由于探索习性不同,两只朱鹮便分道扬镳,159号选择在东营市东营区明潭公园附近活动,162号则在利津盐窝一带栖息。随着今年春季繁殖季的临近,令人欣喜的是,它们之间的距离已缩短至20公里。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王安东分析,这极有可能是求偶行为驱动下的主动靠近。若它们能够顺利相遇,未来或许会携手寻找合适地点,共同选址筑巢开启新生活。
目前,科研团队正通过卫星跟踪系统与隐蔽观测点,密切关注着两只朱鹮的一举一动。大家满怀期待,倘若这对朱鹮能够成功组建家庭,将创下我国北方滨海湿地朱鹮自然繁殖的全新纪录。这不仅是对我国朱鹮保护工作的重大肯定,也将为全球濒危物种迁地保护提供珍贵范本,激励更多人投身野生动物保护事业。
黄河口管理站朱鹮繁育基地朱鹮
2020年5月,“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朱鹮野化放飞项目”由国家林草局正式立项,旨在为恢复朱鹮的华北历史分布区率先建立野外种群。2022年12月14日,20只朱鹮从陕西汉中朱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顺利抵达黄河口。2023年,又从北戴河朱鹮基地引进10只。这30只朱鹮及其后代,让黄河口的生物多样性、稳定性进一步提升。
此次162 号朱鹮的跨海迁徙以及与159号距离的拉近,无疑为朱鹮保护工作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也让人们对黄河口湿地的朱鹮繁殖季充满了更多期待。
春之孕育:朱鹮宝宝即将降临
“孤勇者”千里迁徙的消息令人振奋,春日的黄河口湿地也开启了朱鹮种群的繁殖“关键期”。3月27日,黄河口朱鹮野化基地首批三巢朱鹮成功产卵,3枚重量均超80克的健康卵承载着生命的希望。
王安东(右一)与同事一起称重新产卵
早在3月初,黄河口科研人员就观察到野化朱鹮群体出现踩背、频繁衔枝、争夺巢域等繁殖行为。如今,已有八对朱鹮完成配对并陆续筑巢,一场“生育热潮”在湿地深处拉开帷幕。
新产卵单枚重量超80克,蛋壳色泽均匀,完全符合健康卵标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高级工程师王安东欣喜地表示,“卵重是幼鸟成活率的重要指标,今年朱鹮产卵较往年提前20余天,适宜的气候为幼鸟存活创造了绝佳条件。”2024年保护区成功繁育20只幼鸟的宝贵经验,加之朱鹮对黄河口环境适应性的显著增强,让团队对今年种群扩增充满信心。
科研人员对新产卵进行编号
为保障繁殖季平稳推进,科研团队开启了“硬核”守护模式。“视频监控 无人机巡护”双系统齐上阵,对巢区进行24小时无干扰看护。针对北方春季多风气候,基地还在朱鹮聚集区新增6处巢架。若首批卵顺利孵化,预计28天后,我们就能迎来首只朱鹮宝宝破壳。
据了解,2024年,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中心采取人工和自然相结合方式开展朱鹮繁育工作,成功繁育朱鹮幼鸟20只,形成包括孵化、饲料配比、喂养等一套适合黄河口的特色繁育技术,圆满完成朱鹮繁育研究。这一次繁育的朱鹮是华北地区首个繁育种群,填补了华北和滨海地区的朱鹮繁育空白,为今后开展朱鹮迁移研究和尝试恢复东部迁徙种群奠定基础。
参与保护:为朱鹮营建优质栖息地
自2023年以来,中国绿化基金会与爱心企业荷兰皇家菲仕兰紧密携手,于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朱鹮栖息地营建工作。
3月中旬,在黄河口管理站朱鹮繁育基地,项目人员调运200方以上的非盐碱土到3300平米的朱鹮野化训练网笼。为了给朱鹮打造更好环境,还精心准备了石子、稻草、塑料布等隔碱材料。3月18-20日,打开网笼,按顺序铺设塑料布、石子、稻草,给树木种植区隔碱,之后才把土运进笼舍堆放。
铺设稻草
接连几天,梧桐、柳树、桑树也陆续“入驻”。在朱鹮野化训练网笼里栽种了8棵,周边种了12棵,为朱鹮营造适宜的栖息环境。这些努力,都是为了让朱鹮能在更舒适的家园里生活、野化训练。
在朱鹮野化训练网笼栽种树木
除此以外,项目将在黄河口管理站朱鹮繁育基地构建700亩的朱鹮栖息地,其中,适合朱鹮觅食的明水面约占栖息地总面积的10%,为朱鹮提供了优良的觅食场所。同时,为满足朱鹮不同时期的取食需求,项目全年采购1万斤泥鳅,保障了朱鹮的食物供应。
另外,在提升公众湿地保护意识方面,我们通过举办湿地自然探索活动,向公众普及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朱鹮等珍稀物种的保护知识;组织开展自然教育活动,让更多人亲身走进湿地,感受自然魅力,从而引导更多人参与到湿地保护行动中来。
每一次朱鹮的新生、每一次跨越千里的回归与相聚,都让我们看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希望与力量。让我们共同期待,在黄河口这片广袤湿地上,朱鹮种群不断壮大,“东方宝石”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续写生命延续的美好篇章。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