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治理体系专题政策研究项目(2024-2025)启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江西农业大学召开。此项目由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西农业大学校长魏辅文担任中方组长,大自然保护协会(TNC)全球政策和公共资金主任弗兰克·瑞斯伯曼(Frank Rijsberman)担任外方组长。会议由项目外方协调员、大自然保护协会西弗吉尼亚州执行主任托马斯·明尼(Thomas Minney)和中方协调员、中央民族大学讲师马天笑共同主持。国合会中方首席顾问刘世锦、国合会外方首席顾问魏仲加(Scott Vaughan)和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一级巡视员刘宁出席会议并致辞。
项目中方组长魏辅文院士介绍了项目的研究背景、研究目标、团队组成、研究方法和预期成果。他指出,中外团队要密切配合,深入研究国内外创新措施与经验,形成全域解决方案支持昆蒙框架“30x30”全球目标实现,寻求国际层面多环境公约协同的可能方向,促进国家及国际层面多公约协同的有效落实,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解决方案,助力NBSAP目标在地方层面的实现。
外方组长弗兰克·瑞斯伯曼对当前全球环境问题和挑战发表了看法,并引用了经典案例来强调本项目的意义与重要性。他指出,生态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是全球面临的共同问题,国际合作对于解决这些问题至关重要。
在子课题研究内容介绍环节,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首席科学家高吉喜、大自然保护协会国际气候政策总监约翰·威尔迪克(John Verdieck)以及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刘燕围绕“30×30计划”、生物多样性保护、气候变化公约等关键议题分别就各自负责的课题作了详细阐述,并对如何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提出建议。
国合会委员、自然积极倡议召集人马可·兰博蒂尼(Marco Lambertini),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主任、研究员王青锋,加拿大自然保护学家、哈维·洛克保护机构负责人哈维·洛克(Harvey Locke),西北大学教授李保国,世界自然基金会英国区资深顾问施利菲(Elisabeth Kretschmer)和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生物多样性公约处负责人王也等有关专家出席会议并参与讨论,为该项目下一步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建议。项目组成员、专家顾问和合作伙伴等约5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