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代表了我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决心,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10月12号下午,刚刚下飞机的“熊猫爸爸”、原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张和民电话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在当天的《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
大熊猫,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受保护管理机构设置分散、政出多门、规划范围交叉重叠等因素影响,大熊猫栖息地碎片化、孤岛化问题无法得到根本解决,其种群健康面临极大威胁。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全面启动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这是我国首次以“伞护物种”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行国家公园体制试点,试点区域涉及四川、陕西、甘肃三省。试点规划中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家公园总面积的74%,涉及多个市州及各类自然保护地。
“目前来看,初步达到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根据2011-2014年进行的全国第四次大熊猫普查结果来看,总共野生大熊猫有33个局域种群,其中有22个局域群种群的数量比较少,如果人类不去帮助它们,就有灭绝的危险。”张和民告诉记者,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立,让人振奋,“从保护层级上看,受到更加的重视,虽然大熊猫降为‘易危’了,它还是国宝,还是一个伞物种,保护它,实际上就是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所有的物种。”
数据显示,此前,四川试点区域8000多种伴生动植物随大熊猫的保护而得到“伞护”。
追问1:目前大熊猫的野化放归的情况如何?
“通过这么多年的摸索以来,我们已经掌握了大熊猫从出生、培训、评估、野化放归、监测的流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张和民表示,目前,在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专家们已经做出了一个良好示范,“已经在岷山山系小种群当中开始实施野化放归了,给世界上做了一个很好的范例,也是我们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一个范例。”
追问2:大熊猫野化放归有哪些未来方向?
“未来,希望在野化放归方面的成本进一步降低,同时也希望运用更先进的监测技术。”张和民谈到未来方向时充满希望,他举例道,希望利用北斗卫星等先进技术,更好地监测放归熊猫的情况,是否融入了野生种群,是否有基因贡献等等。“这些方面,我们都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提高,我们会更进一步去努力。”
追问3:四川的经验样本是否提供了全球范例?
“肯定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熊猫放归的成功已经在生物界,在全世界的生物领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的。”张和民表示,这表明我们在生态学保护,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所以我们觉得我们这项工作已经给世界其他国家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其他物种的保护,做出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