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保护界动态 > 保护动态

保护穿山甲,我们在行动

媒体: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华彦 张圣 孙松
专业号: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2025/2/20 11:33:20

在我国长江以南的广袤森林中,分布着一种神奇的夜行穴居动物,它体表覆盖黑褐色的角质鳞片,擅长挖洞,以白蚁为食,有“森林卫士”的美誉,它就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穿山甲。

中华穿山甲,又称之为“鲮鲤”,但它不是爬行动物,更不是鱼类,是名符其实的哺乳动物,隶属于哺乳纲、鳞甲目、鲮鲤科,包括3个亚种: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等地)的华南亚种、分布在我国台湾的指名亚种和分布在海南岛的海南亚种。

中华穿山甲的形态特征与习性

中华穿山甲是中小型哺乳动物,体重约3-5kg,个别雄性个体可达8kg以上。成体体长约89cm,尾长约40cm。其背部、尾部及四肢外侧均覆鳞甲,甲片之间杂生刚毛,四肢粗短,整体呈圆滑的流线型,这是为了适应在洞道中活动。前足爪厚实宽长且带有弯曲的幅度,是穿山甲的挖洞工具,可以像挖掘机一般快速刨起泥土,观察发现,穿山甲可以在一小时内挖出长达3m的洞穴。头呈圆锥状,耳廓突出,是八种穿山甲中的“大耳怪”;眼小鼻短,眼睛有深色的虹膜;看似凶猛,却不长牙齿,只有一条长而灵活的舌头,富含粘液,长度可达40cm,这是取食白蚁的专业工具,可以舔舐到蚁巢的每个缝隙。中华穿山甲视觉较差,但嗅觉灵敏,在寻找食物时,通过鼻子嗅探感知周围环境及猎物。

中华穿山甲食性特化且具有季节性差异,即夏季主要以蚂蚁为食,冬季主要以白蚁为食。洞穴在中华穿山甲生活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觅食及居住都依赖于洞穴。中华穿山甲洞穴通常被分为居住洞和觅食洞,觅食洞是中华穿山甲挖掘觅食蚁巢留下的通道,居住洞则是中华穿山甲改造觅食洞而成,用于休息、繁殖、育幼等。其交配时间以4-5月为主,分娩期为12月至翌年1月,一次通常只能生产一个幼崽。

中华穿山甲的种群现状

中华穿山甲是一类神奇的哺乳动物,它与大家熟知的其他野生动物相比更加独特:独特的形态特征、独特的生活习性、独特的演化历史,正因为它与众不同,使得穿山甲散发出独特的魅力!然而,由于人为干扰、栖息地丧失、气候变化等因素,导致中华穿山甲种群明显下降。目前,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十几个省区有小种群发现。

中华穿山甲幼崽

中华穿山甲保护工作进展

中国是中华穿山甲最主要的分布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中华穿山甲的保护工作。2020年6月,中华穿山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在广州成立了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系统开展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调查及监测、种群生态学、遗传学以及救护和人工繁育、野化放归等保护研究工作,为全球穿山甲的系统保护贡献中国力量。

科学家给中华穿山甲安装追踪器后放归野外

在野外种群调查及监测方面,制定了我国首个针对中华穿山甲的野外种群监测技术规程,解决了中华穿山甲“找不到”的难题。随着监测技术的广泛应用,广东省近年来先后在肇庆、韶关、河源、潮州、梅州、惠州等地使用红外相机监测记录到珍贵的中华穿山甲活动影像。此外,在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钱江源国家公园、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海南省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地,也拍摄到中华穿山甲的影像。2023年国家林草局将34处中华穿山甲分布区列入《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名录》,健全了中华穿山甲就地保护网络。在生态功能评价方面,发现了中华穿山甲所挖的洞穴增加了生境异质性,为超过100种陆生脊椎动物提供了庇护所、热避难所、觅食场等利用资源,揭示了中华穿山甲在南方森林生态系统中扮演了“生态系统工程师”的重要角色,为维系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挥了重要的生态作用,具有“关键种”的特质。因此,中华穿山甲的保护工作也直接惠及了共栖物种的保护,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系统保护,是重要的“伞护种”。

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员给中华穿山甲做体检

为了促进野外种群的复壮,中华穿山甲救护与繁育工作也十分重要,是就地保护的重要补充。经过5年努力,现已建立了呼吸道和消化道等救护期致死率高的疾病诊疗体系,研发了环境丰容与诱食技术,解决了野生穿山甲对人工环境适应性的问题,救护成活率达80%以上;首次建立了中华穿山甲精液采集方法和精子品质评估体系,为穿山甲人工授精和精子资源库的建立奠定基础;编制了中华穿山甲救护和饲养技术规程,明确了穿山甲的营养需求、研发了科学的饲料配方,解决了穿山甲“救护难”和“繁育难”的问题。目前已放归中华穿山甲穿山甲5只,通过安装追踪器,我们可以了解放归穿山甲的生存状况,并获得行为、家域、生境利用等重要科学数据,为野外种群的复壮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从野外救助的中华穿山甲

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尽管中华穿山甲保护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但仍存在不足。栖息地是中华穿山甲等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的核心,如何协调统筹地方经济发展与栖息地保护,优化自然保护地功能和改变森林经营模式等问题是中华穿山甲系统保护的重要工作。中华穿山甲是一类高度特化的动物类群,其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关键的生物学信息还不完全清楚。

野生中华穿山甲

中华穿山甲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健康的重要指标物种,开展中华穿山甲保护是维系物种安全、实现永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下一步,重点开展中华穿山甲野外种群、食物资源及其生境评估,识别其繁衍及生存所需的栖息地,建立中华穿山甲自然保护地,完善就地保护网络体系。积极开展中华穿山甲救护、人工繁育保护技术研究,通过人工种群的野化放归促进野外种群的全面复壮。此外,积极加强中华穿山甲分布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与中华穿山甲分布国家建立保护联盟,创新合作机制,搭建国际研究平台,为实现穿山甲的全球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作者简介

华彦,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教授 ;国家林草局穿山甲保护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博士生导师

张圣,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硕士研究生

孙松,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博士研究生

来源: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文/ 华彦 张圣 孙松

图/ 华彦

微信号:cwcawx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阅读 168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