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阳初上,松林间白雪皑皑,静谧的山林深处只能听到咯吱咯吱的脚步声。脚步声来自白海云,他背着馍馍和水壶,深一脚浅一脚地钻入山林,开始一天的巡护工作。
今年45岁的白海云家住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宝库乡巴音村。2020年,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招收生态管护员,与林海雪原打了半辈子交道的白海云第一时间报了名。经过村里推荐和管理局选拔,他成功入选,负责保护区内1.15万公顷林地的巡护工作。
布设红外相机拍摄记录野生动物保护情况,巡查私搭乱建、非法捕猎等违法行为……冬日寒风刺骨,夏日泥泞难行,白海云坚持每周巡护负责片区两到三次。哪片林子越来越葱郁,哪座山越来越绿,他心里都有一笔明白账,“看着山林变绿,听着声声鸟鸣,感受到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再苦再累也值得。”
生态向好,野生动物开始频现。“岩羊常在陡峭的岩壁附近亮相,白臀鹿见到人会愣一下然后快速跑走,金雕在空中盘旋观察四周情况……”提起保护区内的各类野生动物,白海云如数家珍,“我希望将来能亲眼看到雪豹。”
管理局资源保护部工作人员童彦青介绍,2019年8月起,管理局开始利用红外相机开展野生动物监测工作,截至目前,已连续五年拍摄到雪豹的活动影像——2020年首次拍摄到雪豹在雪山散步,2021年记录到雪豹一家三口晒太阳、跨山丘、追逐跑的“幸福”生活,2024年近距离拍摄到雪豹在积雪中“磨脚脚”的萌态……“保护区连续多次观察到雪豹,说明保护区生态健康、物种丰富、能够满足雪豹的生存需求,更见证了保护成效。”童彦青说。
这是布设在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于2024年拍摄到的雪豹在山峦间行走画面。(大通北川河源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供图)
18公里,是白海云巡护的最远距离,4500米,是他巡护范围内海拔最高点。短时间内海拔的快速变化易引发高原反应,白海云巡护期间经常头疼胸闷,喘不上气,有时需要吸氧才能缓解。保护区内地形复杂,气候无常,有时前一秒还是大晴天,下一秒就风雪飘摇。摩托车骑不进去的地方,白海云常常步行前往,每次巡护都要花上多半天时间,常常夜幕降临才能返回家里。
如今,除了15名管护员分班组对10.79万公顷的保护区进行实地巡护,管理局建设的监测塔也已投入使用,工作人员可以远程对动物种群变化、保护区生态环境进行实时监测。“未来,我们将加快建设保护区一体化信息平台,减轻人力负担,推动保护区智能化管理。”管理局副局长于志俊说。
来源:新华社
记者:李宁、李琳海
微信号:cwcawx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投稿信箱:cwcaweixin@sina.com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