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早古生代研究团队与韩国古生物研究团队等在湖北省宜昌市远安县发现了约4.8亿年前的层孔海绵化石,将其命名为“嫘祖冠毛层孔海绵”。这是全球发现的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层孔海绵化石。该发现将造礁的层孔海绵的化石记录提前了约2000万年,并揭示了早期礁生态系统和生物矿化演化的独特机制。
嫘祖冠毛层孔海绵属于远古海洋中层孔海绵类别中的一种,也是迄今发现最古老的层孔海绵。这一类群是地球历史上著名的“海洋建筑师”,此前最早的造礁化石记录出现在约4.6亿年前。这一时期,它们已经与珊瑚一起成为礁生态系统的“主力军”,共同构建出复杂多样的“海底城市”。不过,这些“建筑师”何时出现、又如何进化出坚硬的骨骼,一直令科学家们困惑。
此次发现的嫘祖冠毛层孔海绵生活在约4.8亿年前的温暖浅海中。从形态上看,它们个头不大,每个仅一至两个手指指节长;外形多种多样,有的像圆球,有的像树枝,有的像小蘑菇,还有的像倒扣的盘子。更神奇的是,它的骨骼由一种磷酸盐矿物——氟磷灰石构成。这突破了此前已知的两种海绵骨骼材料:硅质(如玻璃质地)和碳酸钙质(如贝壳质地),让海绵成为首个掌握了“三种造骨技能”的动物类群。
科研团队给这种新发现的远古海绵取名嫘祖冠毛层孔海绵,“嫘祖”既取自化石发现地附近的嫘祖镇,又指这种层孔海绵的微观结构与丝绸有些相似。“像传说中的嫘祖一样,这种海绵也是远古海洋中的‘织网达人’。它们的发现展示出早期生物非凡的环境适应能力:早在约4.8亿年前,动物们已经选择用不同矿物构建自己的身体,以最大限度适应环境和气候的变化。”领导此项研究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张元动说。
该研究不仅推进了科学界对早期生命演化的理解,还展示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复杂性在约4.8亿年前的地球历史早期阶段就已存在,为我们理解现代海洋生态系统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远安是我国著名的古生物化石产地,迄今为止,完整保留了8亿年以来的海、陆地层记录,其中蕴藏有不计其数的远古生命遗迹。早在半个世纪前,斯行健、杨钟健等著名古生物学家就曾发表过关于远安古生物化石的重要著述。
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湖北省地质局科研团队的持续努力下,又在三叠纪大型脊椎动物、奥陶纪生命大爆发事件等研究领域取得了多项令学界瞩目的科研认识成果。在自然资源部大力支持下,已成功建设了远安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和远安国家级重点保护古生物化石集中产地。
2014年,在远安县落星村建成了我国第一个村级化石保护站,落星村因此被誉为“中国化石第一村”。远安化石村的建设,对推动我国乡村地区化石保护事业产生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远安县将进一步增强化石保护意识,提升保护能力水平,聚力加快建设和推广“中国化石第一村”,打造世界级化石名片,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END
来源|新华网、光明日报
我也说两句 |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