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乡域生物多样性 > 主题活动

生物多样“拼图”拼绘出“秘境怒江▪户外天堂”多彩图景

媒体:怒江州融媒体中心  作者:熊羽 和倩 杨健强
专业号:孙莹 2025/4/18 15:46:43

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多达8000余种生物在此繁衍生息,被誉为“动植物王国的明珠”“世界物种基因库”。

近年来,怒江州委、州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因地制宜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做好“边文章”,立足生物多样性优势,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增绿与增收、生态与生计并重,怒江正探索着一条生态与发展交融的特色之路,让保护与发展同频共振,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互促共赢。

绿色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图片

高黎贡山

怒江州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怒江得到生动实践,不断筑牢生物生态安全基础、夯实绿色产业发展根基、擦亮良好生态环境底色。

秉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怒江州在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时,不仅严守生态底线,同时更将其作为发展的重要依托。积极推进以高黎贡山国家公园为引领,构建起“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公园”的全新体系。通过科学规划,将生态保护与适度的生态体验、科研教育相结合,让自然保护地既是生物的栖息地,也成为发展生态经济的天然课堂与实践基地。

目前,怒江境内有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7个自然保护地、占全州国土面积的45.02%,截至2024年,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7.77%,居全省第三位。复杂的峡谷地形孕育了类型丰富的生态系统,境内已知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1130种,分布着14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225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灵长类动物种类更是同类地区之最,堪称生物多样性的天然宝库。享有“世界物种基因库”“自然博物馆”“生命避难所”“野生动物的乐园”“哺乳类动物祖先的发源地”等诸多美誉。

近年来,怒江州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校的科研协作,加大对各类自然保护地的监测、实地巡查和调研工作,并将这些成果逐步转化为发展的优势。

2022年发现贡山飞虱、黄腿驼舞虻、怒山凤仙花等新种;发现分叉露兜、葡萄湍蛙等新纪录。

2023年发现中缅金毛狗、独龙江钝头蛇、尖顶拟口蘑等新物种,发现大盲蛇、贡山树萝卜、美丽笋兰等5种新记录,彩云兜兰、暖地杓兰等新居群。

2024年发现杨氏湍蛙新种。

……

一个个物种的发现和繁衍,不仅彰显了怒江生态保护的成效,更为生物多样性研究、生态旅游开发提供了宝贵资源。怒江州积极探索生态价值转化路径,通过以新物种为亮点打造科普研学线路等方式推动科研成果向旅游产品转化,让其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筑牢西南生物生态安全屏障

图片

2024年“5·20”高黎贡山绿树认养活动

厚实的生物多样性“家底”,不仅依托于“先天赋予”的自然禀赋,还有赖于“后天加持”的持续努力。怒江州持续实施退耕还林巩固和提升、天然林保护等项目,系统推进“怒江花谷”、怒江大峡谷环境提升和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等生态建设,大力推进国土绿化,累计完成营造林建设680.2万亩,封山育林243.16万亩、苗圃建设2.26万亩、义务植树4296.35万株。

将每年5月确定为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保护宣传月”,扩绿、兴绿、护绿,厚植生态底色。州、县、乡、村连续多年集中义务植树,仅2024年就义务种植各类苗木107.81万株,29.35万人次积极参与。“种一棵树,增一片绿”已成为怒江各族群众的共识。泸水市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4个乡镇(街道)获得省级绿美乡镇称号,2个村(社区)荣获绿美村庄称号。怒江州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称号,贡山县被命名为国家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推深做实林长制。严格落实州、县、乡、村四级林长分级负责制,全州637名林长以行政区划为单元落实林长责任区。聘用生态护林员32961名,组建高黎贡山县级保护专业队3支300人,实现林草资源网格化管理全覆盖。

全州各族群众生态观念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植树造林绿化祖国”,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人心。围绕守护边疆、守护生态安全,努力打造怒江、澜沧江、独龙江“绿色长廊”,构筑西南生态安全屏障,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共赢之路。

生态转型让村民生活更有奔头

图片

阳坡村先锋书店

怒江州不仅拥有令人陶醉的自然景观,还蕴藏着丰富的人文与生物生态资源,宛如一颗遗世独立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有着“民族文化大观园、生物物种基因库、地质地貌博物馆、珍稀物种聚集地、自然景观博览园、中国最美大峡谷”等美誉,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每年都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怒江观光体验。

在三河村观鸟,在阳坡村俯瞰怒江大峡谷全貌,在老姆登村赏云海日出……从伐木运输到护林员,从“猎鸟人”变“护鸟人”,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村民们逐渐转变了观念,不断发展生态经济,山林变花园、农家变民宿、村寨变景区,告别了以往单一且收入微薄的传统劳作方式,他们积极投身旅游服务、餐饮经营等行业,收入大幅增长,用“生态碗”盛上“旅游饭”。

立足山水资源禀赋,怒江州围绕“资源变资产、资源变资本、资源变产业”发展思路,盘活山林资源,做强林下经济,做优生态品牌,探索林业碳汇经济发展路径。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培育壮大香料产业、峡谷特色农业,激活山区经济,全州种植草果111.4万亩、茶叶6.5万亩、咖啡3万亩。全州建立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163个,国家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4个、国家级示范社2个、省级龙头企业13个,州级标杆社23个,覆盖带动农户0.81万户3.17万人,生态美与百姓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金丝猴、戴帽叶猴、高黎贡白眉长臂猿、高黎贡羚牛、金钱豹、白尾梢虹雉、贡山麂、小熊猫等越来越多的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在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争相亮相;桫椤、光叶珙桐、红豆杉、长蕊木兰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枝繁叶茂;“百鸟谷”“一缕阳坡”游客接连不断;草果等各种林下产业持续增收……

秘境怒江,碧水青峰,万物生机勃勃。在这里,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完美融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得益彰,更多的探索与实践,正在这片绿水青山间蓬勃生长。当地政府与民众携手同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以生态旅游、特色农业、生物科技等绿色产业为抓手,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未来,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将继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篇章,让怒江的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永远成为世人心中向往的诗与远方。

怒江州融媒体中心记者 熊羽 和倩 杨健强

通讯员 和文妍

阅读 150
我也说两句
E-File帐号: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评论:(内容不能超过500字。)

*评论内容将在30分钟以后显示!
版权声明:
1.依据《服务条款》,本网页发布的原创作品,版权归发布者(即注册用户)所有;本网页发布的转载作品,由发布者按照互联网精神进行分享,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无商业获利行为,无版权纠纷。
2.本网页是第三方信息存储空间,阿酷公司是网络服务提供者,服务对象为注册用户。该项服务免费,阿酷公司不向注册用户收取任何费用。
  名称:阿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联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网络地址:www.arkoo.com
3.本网页参与各方的所有行为,完全遵守《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有侵权行为,请权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将根据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删除侵权作品。